读《听听那冷雨》

“冷雨敲窗,句句入心,字字珠玑,听那雨声如诗。”夜晚坐窗前,和余光中先生一起,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读第一段就被戳中了,所有写雨的形容词都是三点水的叠词,透过文字都感受到潮湿,运用真的是好美,音韵上的牵连塑造了雨的连绵,每次写雨时都预设一个场景,感觉置身其中,雨落在每次场景变化时的耳边。

    《听听那冷雨》创作于1974年,余光中旅居香港期间,以台北雨季为背景,借“冷雨”意象展开对大陆的思念。文中通过“冷雨”勾连起对江南、四川等地的记忆,如“杏花春雨江南”的古典意象,将地理乡愁升华为文化乡愁。作者以“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等句子,映射个人漂泊经历与家国分离的怅惘

    “苍茫来时,灯总在我的一边/历史,在暮色的一边”。跨越时空的致命的感染力,把历史和暮色结合巧妙写出与时间单向流动的亲近与背离,而“我”站在灯这边,站在人类所能改变的天命这边,站在与历史相方的一边,等待明日朝阳,等待即将发生的一切又成为历史,等待我与非我的相望。

      余光中的文字真的太美了,每一句都像诗一样,触动心灵。特别是“花来。花去。而树犹在。”这种对生命的感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1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