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巅:大尧的“职场通关”秘籍
【文惠生原创分享】
论民心所向,上古“五帝”是历代帝王中的翘楚,而大尧、大舜又堪称“五帝之巅”。其中,大尧名叫放勋,经帝喾考核,由早期的“陶唐氏”首领身份,得继天子之位。
翻开《尚书·尧典》,开篇就是一句金光闪闪的职场评语:“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这位上古帝王,“上位秘籍”竟是先把自己活成“模范员工”再说!
大尧对于我们中华文明的贡献,不是一篇小文所能说完的。我们姑且遴选最主要的几点来谈一谈:
一、组建“天文观测天团”
古时候,很多大事都需要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共同努力,对于颛顼、帝喾传承下来的天文观测事业,大尧也妥妥地继承下来。而且,在他手上,又有重大发展。
当有些部落“结绳记事”还没退出历史舞台时,大尧已经给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布置了KPI——“分命羲仲,宅嵎夷,寅宾出日”,用白话说就是:“老羲家四位兄弟,去东南西北四个观测站打卡,给我把太阳影子量准了!”(《尚书·尧典》)
某年秋分,观测员发现大火星偏移三度,连夜快递报告。尧立刻发动“上古版应急响应”,派快马通知各部落:“根据星象,霜降必将提前三天,全体抢收粟米!”后来《诗经》里“七月流火”的预警系统,原来都已是大尧玩剩下的路数了。
如今在陶寺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尧时代的古观象台。13根夯土柱间的观测缝,精准对应着二十四节气日出方位。谁能想到,这位住土屋、吃野菜的帝王,四千年前就在用圭表测算宇宙?正如《史记》那句精准评语:“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既有理工男的严谨,又带着哲学家的通透。
二、放逐无功贵族 提拔平民良才
面对四岳推荐的治水总监鲧,尧看着简历直皱眉:“异哉,试可乃已!”(这哥们儿真能行吗?《尚书·尧典》)结果,鲧“偷了天帝的息壤搞防洪堤”(抱歉,此处无法考证),洪水直接改道冲了尧的茅草办公室,还有很多民居。气得尧在部落大会上捶胸:“看看!这就是出身于贵胄的所谓人才吗?”
不过这位CEO也有暖心时刻。听说一位瞽叟(盲人老先生)的儿子舜,在历山开荒,邻居占便宜抢地多耕,他竟然真的让出肥田而毫无怨言。尧眼睛一亮:“嚯!这小子能把《民法典》提前四千年实践了?”立马把两个闺女一起送去舜的茅草屋,当夫妻过日子型“政审观察员”,还附赠牛羊、粮仓——堪称史上最早的政治联姻试用装。
三、禅让剧本杀
《史记》记载尧退休前搞了场大型真人秀:“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翻译过来就是:娥皇、女英姐妹花,在婆家低调做人,天天早起喂猪还不忘写《舜德观察日记》。三年试用期满,尧看着女婿的绩效考核表,乐开了花:“能让后妈、弟弟从熊孩子变成劳动模范,这管理水平绝对SSR级!”
禅让仪式上更有戏剧性场面。大尧的亲儿子丹朱拿着玉玺不撒手,诸侯们却集体跑到舜的田间办公室打卡。司马迁憋着笑记录:“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这届群众的眼睛,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雪亮了。
四、终极福利:“无为而治”的不折腾哲学
要说尧帝最圈粉的操作,当属那首《击壤歌》的乌龙事件。八十岁老汉在田间拍着土块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何有于我哉!”(苗子都是在我的日夜劳作中自然成熟,皇帝老儿关我啥事儿?)随从正要上前理论,大尧却拦住他们,说:“这是好事,说明咱们公务员没给群众添乱啊!”转头就把歌词刻成匾额挂在办公室,堪称最早的“无为而治”行为艺术。
惠生说:把部落治理玩成永恒史诗
尧帝或许想不到,他发明的“闰月定四时”至今还在指导农民播种,他推行的“试而后禅”成了后世科举制度的前传。
下次当你翻开农历看到“岁三百六十六日”,不妨对这位上古“大神版”模范员工、最富创意HR总监、德智全能CEO隔空点赞——毕竟能把部落治理玩成永恒史诗的,古今罕见呐!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