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技护航” —— 遥感监测助力农业腾飞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遥感监测建设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不仅是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庄严承诺。高标准农田,作为耕地中的精华,是中国人的口粮田和保命田,其建设与保护意义重大。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的通报》到2022年《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持。然而,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项目质量不达标、建而不用、建设占用、损毁撂荒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
二、遥感监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千里眼”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动态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人工巡视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对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农田利用情况的“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实时监测监管。

(一)建设项目监管:从规划到运行的全程把控

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遥感监测技术能够精准获取农田的地理信息和现状数据,为科学规划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对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分布等要素的分析,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布局合理、高效。

2. 施工建设阶段,遥感监测技术发挥着“监督员”的作用。从“设施角度”,详细展现每个项目农田基础设施的位置及建设进度。通过高点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查看单个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联动无人机,按照农田基础设施的分布,进行无人机航线规划,进行空中视角的建设进度详查,实现地-空监测方式的联动,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双达标。

3. 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对竣工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

4. 运行管护阶段,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时掌握区域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及管护情况。按照“宏观->乡镇->设施”的逻辑,以乡镇为单位,统计设施总量情况、完好情况、损坏情况等内容,并显示问题设施清单列表,为及时维修和管护提供精准信息,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稳定运行。


(二)种植利用监测:精准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1. 作物种植类型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农田中的作物种植类型。通过对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大面积农田作物种植结构的精准监测,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 作物长势产量借助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长势情况。通过对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如病虫害、缺水、缺肥等,为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 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如暴雨、干旱、洪涝等。通过对气象数据和农田受灾情况的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4.种植利用监测

三、未来展望:科技赋能农业,共筑粮食安全防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监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遥感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先进技术的融合,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构建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农田监测监管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技为笔,以农田为纸,共同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动态,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报道。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