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练笔之279

1. 一只不平凡的麻雀
秦 晨
三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月份,也正使鸟儿们拣枝筑巢之时。但在这巨大的鸟群中,有一只麻雀,我永远也忘不了,它就是在黑暗中前行的一盏盏路灯,指引我向前,给予我温暖的力量。
那天我坐在后院的秋千上,手持着一本书,慢慢地踢着地面,使秋千摇动着摇动着......正当我摇动之时,一阵阵暖风拂面扰乱了我耳旁的鬓发,我便放下书去整理眼前凌乱的发丝,这时打眼间,我看到芳草鲜美的草坪上卧了一只小小的麻雀,走进一看,嘴旁还有一段细小的树枝,抬头一看,果然一旁的树丫上还有一个未完工的鸟窝,窝中有三两棵小蛋。
它大概是发现我注意到了它的家,怕我破坏了这里的美好,它叫了起来,叫声中有着愤怒,却又有些凄惨。我怕它误会了,便退到了它的身旁,担心的看着它。
它将靠近地面的一只翼支撑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把身体支撑起来,它的那支翅膀在不停地颤抖,给人一种无力之感。仔细一看,便可发现它的那只翅膀被擦伤了,红色的血肉暴露在空气中毫无羽毛的遮挡。
我不禁同情其遭遇的悲惨,慢慢地来到它面前,伸出双手,乐意帮助它。随几声坚定的鸟鸣入我的耳中,仿佛是在诉说着:“不!我可以!我一定可以!”我不禁惊叹于这小小生灵的不小的毅力。
它一点一点起来,却又在一霎那间一切“归零”。它仿佛一直在重复着这个动作,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尽头……
麻雀也许是一群灵智的鸟类,它在数不尽的受挫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换一个方向,用另一个翅膀。果然它成功了,它成功地站了起来,它成功地让那双细小的脚支撑起了自己的身躯。
但它的目标不是这个,而是重新飞起来,飞进那个温暖的家。它的目光犀利,紧紧地盯着鸟窝,双翅向后稍抬,突然它冲了上去,双翅使劲地扑动着,它飞起来了。半米、一米、一米五,快到树丫了;小小的它伸长了脖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渴望抵达成功的彼岸,但由于它站起来后力气也差不多用尽了。所以,“啪”地一声,它重重地摔了在地上,它的羽毛异常的凌乱,双腿微微地抖动。正当我以为它会在这草坪上度过余生时,使我诧异的是:它站了起来!因为它不惧疼痛,依然为了目标而不懈奋斗着,它重整旗鼓向着目标飞了出去,这次它的翅膀扇动的更快,头昂得更高,目光更加坚定,在快到达数丫的时候,它对着太阳长叫的一声,而我的耳中听到的并不是一只小小麻雀的叫声,而是蒙古草原千万匹马而共同嘶叫的声。闭上双眼,我感受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
我睁开双眼,看着这小小的却又不平凡的麻雀,它持着“若你决定灿烂,山无拦,海无遮”的信念,用它那弱小的身躯在这片草地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

秦 晨
2. 最喜冬日的烟火气
秦 晨
儿时的我总是盼望着冬日的降临,因为冬天不仅有雪花,也有祖母的一碗暖暖的梨汤。
那个冬日的早晨待我从梦境中醒来时,窗外已飘起了片片白雪,我惊喜地喊着:“祖母,下雪啦!”祖母闻声赶来,笑着看着我说道:“是啊,下雪啦,祖母给你做梨汤好不好啊?”“好!”随后便穿上衣服,跟着祖母走进厨房。
我用朦胧的双眼看着窗外,一片片的雪花如白衣舞者般轻盈的旋转、飘舞,最后落地……
打开木橱柜,从中拿出了两颗秋梨,秋梨是祖母自己在后院种的。黄澄澄、圆滚滚的,好看极了。将秋梨放在水池中清洗一下,揉一揉,搓一搓。之后,她娴熟地拿出一把小刀,刀刃嵌入梨肉时,便将梨逆时针旋转,转动时黄色的梨皮似一根长长的弹簧垂落下来,我不禁瞪大了眼睛,赞叹道:“啊,祖母你可真厉害!”她转过身低下头,看着小小的我笑咪咪地说:“厉害吧,等你长大了祖母教你。”我点了点头。
待两个梨都削好皮后,祖母使用小刀在梨中切出了一个“井”字形,后将中间用力一压,梨核便落了出来,我看着这两颗梨,它们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的闪亮,就好似宝石一样泛着一丝丝闪闪的动人的光。
在灶锅中加两三瓢水,放入梨,几块冰糖,四五颗枸杞,加一个贝母。走到灶的背面便开始烧火了。先拿一把干草将其整理好后对折加在两膝之间,然后在灶台边拿一盒火柴,取出一根,在侧边划一下,点点微光在细小的木头上跳动着,把它嵌在干草中,放入灶堂。烧灶火也是一门学问,一开始需放干草,因为干草更容易烧着,等灶火旺一些后才能放木块,因为木块放早了,微弱的火光便被它“扑灭”了。
祖母是烧灶火的好手,所以一烧变着,无需重复多次。火苗在澡堂中不停地跳动着,耳畔回响着干草“啪啪”的燃烧声。过三五分钟灶锅火中的水便开始冒泡,锅底的冰糖开始融化,融化后的冰糖缓缓上升,直到在水中不见其踪影。
我趴在灶台上闻着梨汤的清香,冰糖的甜与梨的相杂糅在一起,在空气中氤氲而上,给寒冷冬日增添了两三点烟火气......
水煮开后再盖上锅盖,用文火炖5分钟,梨汤便可以出炉了。祖母用透明小碗给我盛一些放在桌上,等待我品尝。此时我便会坐在椅子上开始品尝这碗溢满了烟火气的梨汤.......
窗外的雪在飘,窗内的烟火气给冬日增添了一丝温暖。

秦 晨
3. 一只光明的虫子
于远凡
放学回到家中,我习惯性地将书包丢进书房准备写作业。彼时,我听到一声细微的虫"嗡"声。寻声而至,发现一只长相和蜜蜂差不多的虫子掉进了窗户之间的夹缝。它或许是来找食物加餐,又兴许是像蛾子一样喜光,才会在暗黑的夜色中冲向明亮的屋子。
可它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所谓的光芒,而是致命的"陷井"。它在窄小的缝隙里不断挪动肥大的躯体,蹒跚地向缝隙右边爬。它一边爬一边尽力施展引以为傲的翅膀,妄想飞出这个牢笼。但这在极小的空间,怕是再小的翅膀也不能完全伸出。其实,缝隙之间的高度很低,它其实只需要向左调头,稍微朝外面爬几分钟就能重回自由的空中。
它一步步爬向我,我看得十分焦急,想这只愚蠢的虫子为什么非向里边爬。我突然有了答案——它还是喜欢亮光。为了使它减少爬行的疲劳和我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地关了灯。不出所料,它看到亮光没了,立刻手足无挫地停下。然后开始开始漫无目的地狂爬。可令我震惊的是,它没有向黑暗屈服,它仍在向刚刚亮光的地方爬。尽管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错方向,甚至在一次爬起时少了一支翅膀!可它最终却坚定不移地始至终地,冲向光明。它的脸上充满了失落:“为什么光一下就没了?”它时不时停下思索。但不出两秒它又开始出征,一脸取而代之的是毅然绝然。
我突然为自己的小人行为感到惭愧,“啪”的一下,打开了所有灯。
“嗡嗡嗡”,它猛地站起大叫一声,似乎在为自己的不解喝彩。它以我从未见过的速度跑了起来,仅剩的一支翅膀尽力翻动,为通向成功的路送上帮助。它一边爬一边兴奋地叫着,很难想象这是一只残疲、失败数次的虫子。它有着千军万马锐不可当的气势!任何阻挡它的事物,迎接的结果只有死亡!它渐渐靠近窗户,在碰到窗户的一瞬间,它意识到刚才的努力白费了。但果真如此吗?那被它用力捶打的纱窗开了。它刚才的失望一散而尽了。它似乎用尽它平生最大的力气,奋力一跃,跃向平生最大的理想一光明!不知是跃的力气过大还是自己的心愿要实现了,它一下子跃过了十厘米宽的窗台,径直冲向坚硬的地面。落地时,它大声怒孔:“就凭你也想阻拦我!”它那顽昂的灵魂,使它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愿用支翅膀缓冲。它虽身死,那坚贞的灵魂却使我震惊许久。
我用纸碰碰它,发现它已经死透了。它不知道的是,即使它活着进来,也会被人类打死后丢出。我小心地拿纸捧起这只可畏的虫子,轻轻放在窗外的槽内——它开始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一个电影中的桥段,经我改后是这样:“虫啊,你往前走!朝着有光的方向走,你别害怕,你终会遇见的!”我把原句做了改动,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告别语。
死亡甚至对它来说可能是“暂别”——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不妨想象得美好一些。
生于黑暗,死于光明的虫子啊,我为你致来最崇高的赞佩!——一个被光明的虫子触动的人。

于远凡
4. 永不言弃的蚂蚁
张书尧
一天午后,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我漫步在小区里,欣赏着刚盛开的花儿,不经意间邂逅了一场关于坚持的生命之旅。
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大块饼干屑,饼干屑远比它庞大数倍,它触角轻颤似乎在丈量这“庞然大物”。很快,它用细小的足试图推动饼干屑,但却纹丝不动,但它没有退缩,转身匆匆离击。不久,它领着一队同伴归来,整齐的队伍如同一条黑色的细线,团团围绕着食物。它们用头顶,用足蹬,饼干终于缓缓移动。
前行的路并不一帆风顺,一块石子横亘眼前。蚂蚁们推举着饼干一次一次地翻越。有几次,饼干倾斜滑落,压到了几只蚂蚁,可它们很快从下方爬出,抖抖触须,再次加入队伍。这执着的模样,似乎在宣告:目标就在前方,我们绝不放弃。
蚂蚁们到后来才发现,草丛里那凸起的小土丘才是最大的障碍。饼干卡在土块中动弹不得。但它们没有慌乱,几只体型较大的蚂蚁钻到了饼干下,用身体支持起食物,其他蚂蚁调整方向,顺着土块一点一点的挪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它们渺小的身躯里,仿佛藏着永不枯竭的力量。
也不知我当时怎么想的,随手用一根树枝挑起饼干,扔到远处。蚂蚁们起初有一些手足无措,在原地不停地转来转去。但渐渐的,它们冷静下来,似乎嗅到了饼干的味道,一往直前,再次搬起了它。
我站起身,走开了。这群蚂蚁强悍得让我害怕。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世界里,唯有行动,才能让理想走进现实,也唯有坚持,才会让生命绽放出美好的光彩。这些蚂蚁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目标,是不断跌倒又站起的过程。每一次失败后的重新出发,都是对坚持最好的注解。

张书尧
5. 一群惊天动地的虫子
曹若寒
初一时,因为黑板报工作分配的问题,我与小组成员发生了争执,大家不欢而散,我心中郁闷,回到乡下散心。无意间,一群虫子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一年过去,我从未忘记过它们,它们就如同一盏明灯,驱散我心中阴霾,让我真正明白团队的重要性。
那日,我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百无聊赖地啃着饼干。一不小心,一块碎屑掉落在地上,我正准备扫去,却瞧见一个小黑点在地面上移动。本以为是风吹起来的小毛线球之类的,可当我俯身之时,却发现那原来是一只小小蚂蚁。
它果然就是一只蚂蚁!
我不知它从何而来,或许是闻着饼干的香味前来寻找食物的。它通体黑色,两根细小的触须左右摆动在寻找饼干的位置。我蹲在一旁,欣赏着它的表演。它用瘦小的身体顶起碎屑的一边向前拱,想将整个碎屑背在背上,可惜它失败了,碎屑滑落在一旁,它心有不甘再次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我真想帮帮它。
但就在我伸出手时,它突然转过身,摆动触角,环顾四周。就当我认为它的表演就这样结束时,一只、两只…..许多只蚂蚁从角落钻出来,聚向饼干。它们就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穿过砖缝越过溪流向着敌人进军,而最初的那只小蚂蚁如今化身成手握长枪身披铠甲的统帅,指挥着蚂蚁们分工合作。它们分成两对各搬一半,“一二一二”它们强有力的口号似乎就在我耳边回荡,就算失败他们依旧毫不弃馁、再次尝试,它们搬运的不仅是食物残渣,更是某种生存的信念。
它们成功了!
几只蚂蚁共同背着饼干,它们高昂着脑袋,骄傲地抗着自己的战利品,向风儿小草报喜。最初的那只蚂蚁走在最前头,这位成功的统帅带领着自己的队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孤掌难鸣,一个团队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散落的星辰终是汇不成星河,一只蚂蚁也无法搬食,只有每一个人众志成城,才能完成我们共同的目标。

曹若寒
6. 一只惊天动地的蝴蝶
成晗钰
去年的春天,我被一只蝴蝶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未忘怀它的身影,它就似一朵斑斓的花朵,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丝丝希望与活力。
去年在故乡,闲来无趣,与邻家小朋友们在田里晃悠,慢慢踱步,闻着油菜花香。发愣地望着片片金黄,随风摇曳,缠绕牵连,突然,我的视野里出现了零星的几点白,眯眼细瞧。哦,原来是春天的使者——蝴蝶,开始我还有点不相信:毕竟,我很少见到蝴蝶,上一次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可是,这家伙渐渐地向我飞来,那翅膀优雅地扇动着,那白着实太显眼。
可好景不长……
那群孩子开始追逐那只蝴蝶,起初,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我听到了一个突兀的声音:“快快快!逮住它!别让它跑了!我去拿透明盒子来!”它似乎听懂了,拼了命地向远处飞,全然没有先前的悠哉样儿,那背影只有对存活的希望,随着,孩子的一跳,手一张一握,那白便消失了,我心咯噔一下,孩子的兴奋却让它的美丽旅程戛然而止,它被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我心底不禁泛起一丝怜悯,我能想象到盒子里压抑闷热的气息,就这样,它开始了挣扎之旅。
它的翅膀在狭小的空间里一次次地扑腾,原本轻盈的双翼此刻变得如此有力,它不断飞向每一个角落,退后几步,又忽地向前冲,想冲破那盒壁,却无一例外地被弹开,它是多么向往那宽阔的蓝天,多么渴望清新的空气,轻微而坚定的“砰砰”声,在我心里是如此沉闷,以为它会就此放弃。怎料它从未停止扇动翅膀,抬眸,那几个孩子脸上依旧盛满笑:“你们看!它终于停了唉!”紧接着,他便晃动了手中盒子,蝴蝶迫使飞了起来,它的身体里在里头翻滚着,每一次翻身都是对自由的渴望,它的挣扎都是那么有力,那么执着,翅膀上的花纹也似乎因它的愤怒,无助而变得模糊起来,它不屈不挠的爬,又循往复地被弹开,可它哪顾及这些疼痛,依然为它的生命而努力。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它会死的!
我微微皱眉,冷声制止:“好了,放了吧,它也是一条生命,快点!”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眼看它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撞开那扇似乎遥不可及的“自由之门”,视线上移,那领头的小孩似是被我怔住了,一脸不情愿,最终,还是打开了那扇门,那只蝴蝶似得到了解放的英雄,毫不犹豫的飞向天空,但它的翅膀似乎也没多大力,飞起来,踉踉跄跄地,莫名在我肩头飞了几圈,我以为我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蝴蝶满含哭腔的笑声,我清楚看见了它浑身是伤的模样。
看着它离去的背影,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尽管翅膀受了伤,但依然努力飞翔。在灿烂而汪洋的油菜花上,这晃眼的白色就是希望!

成晗钰
7. 回 忆
成晗钰
可有,可无,可去,可留,得失之间,便是人生。又是一年春天,风,可吹起一片叶,却吹散不去心底的印迹。离别是我一生无法接受的必修课,闭眼,那天的雨似更冷些,沾湿了裤脚,也不觉得冷意,如今,春光再好,却照不尽我的心。
每谈及祖父,眼眶何尝不湿?儿时的记忆已模糊,但我却清晰地记得,每次你送我上舞蹈课时,踏着成旧的自行车,当时只是想着:怎么骑车摇摇晃晃的?但现在的我是多么的怀念那时风的气息,暖阳抚过我的脸颊,只觉心暖暖的,每当我踮起脚尖,展示我上课学的动作,祖父总是最捧场的,那慈祥的笑容依旧浮现在我脑海里,眼角的皱纹,越陷越深,那是幸福的痕迹。长大后,那儿时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可能一年也就见上一两次面,渐渐淡出我的生活。可一回老家,祖父便大清早就忙碌起来,又骑上自行车去买新鲜菜,那时,当我看到他慢悠悠的脚步,背微微佝偻着,将我最爱的糖醋排骨端到面前:“晗钰,你最爱吃的,多吃点,学习辛苦的。”我疯狂点头,眼睛里放金光,在祖父面前,我永远都能受到独一无二的偏爱,到后来,他的离开,我就再也没有吃到那熟悉又让我留恋的味道了。
有时,我总像一位拾荒者,捡拾起儿时零零碎碎的记忆碎片。我天真地以为这些记忆可拼凑出我新的童年,但那似乎是一辈子都无法重新修补的窗口,听到祖父离世的那一刻,我心里一震,空落落的,似不真实,明明这么爱健康的人,怎么会这么突然呢?我明明想告诉,我那次期末考试有多么的好?但怎么就是晚了一步呢?得知是一个小感冒引起的,我有多么痛恨这个时代,是它一病毒带走了我最亲近的人,再也没有给我买气球的人了,再也没有给我讲故事的人了,也许,他只是变成了天上那颗最闪亮的星星,如影随形。
我愿在这个春天,带着他的鼓励,将悲伤从脸上擦去,继续热烈肆意地生长,就让思念的花在我心底扎根,发芽吧!

成晗钰
8. 一只感人肺腑的猫
陈雨萌
我一直不喜欢猫。
它天性高冷,弓着油亮的背脊,收着尖利的脚爪冷不丁着伸向你,半夜里猫打斗的尖吼如婴儿的啼哭,呜咽如鬼叫,扰乱人的清梦,甚至让人整夜无法入睡。遇到猫撒气时伸出爪子向沙发乱抓一气,看着就令人恼怒。
猫好像天生我行我秦,它不爱群居,一看见就嘶嘶叫把背毛炸成刺猖一样耸立着,宣誓着自己的主权,遇见别的动物就更甚,把前爪张开,摆出随时进攻的样子,呲着闪光的牙,爪中弹出锋利的指甲,凶神恶煞的。
直到一个刮大风的夜晚,我在单元楼道一角撞见一只母猫。
她蜷缩在单元楼一处挡风的角落。无论何时,她总是挺直了身板,不柔顺的猫毛贴着瘦骨嶙峋的脊背,一有人走近,她立马急促地喵喵地叫唤着幼崽,用尾巴把孩子们扫到身后,召集幼崽躲起来自己则压低了前身,尾巴高高竖起,用眼睛紧紧瞪着人,像是在保卫领地,你往前一点,它就用前爪不停抓挠地面,嘴里发出尖利的叫声,警告陌生人不准靠近。
我有点可怜它,毕竟是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我拿着食物向它走去,它慢慢向前挪着,爪缝中的尖指甲冒出来,一双眼机警地直盯着我,和我对峙着。好半会过去,它才匐着,轻轻舔了一小口食物,却设大快朵颐,而是轻柔的叫唤,我这才发现角落里幼仔虎视眈眈的模样。它们一跌一撞地向母亲跑来,用舌头舔着食物,可母亲却没有要吃的意思,用尾巴轻拂着孩子,不停盯着我的一举一动,一离她的孩子近点,便又开始叫起来,凄厉而又尖锐。
幼崽们饱了,猫母亲用舌头舔着幼崽们,用鼻尖轻轻触摸幼崽们眼是溢满了爱意。我转身要走,它却跟了上来摇着尾巴还想要些食物,估计是要留给孩子——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摇尾乞怜的猫。
它勇敢慈爱,因为它有了孩子。它伟大,因为它是一个母亲。当尖爪收起,当嘶吼变成低声呢喃,那些凶猛不过是保护孩子的铠甲。
从此,我不再讨厌猫了。

陈雨萌
9. 光影之下
傍晚细雨绵长隽永,雨点溅在青石上,绽出点点雨花,氤氲着极淡的秋的余香。
我没带伞,便站在路旁的树下,嗅到空气中潮湿的雨的气息。树静静地陪着我,带着大自然所特有的一种平和的善意。
偏僻的小道,路人也少,四下极静,傍晚时分,这棵树背后的路灯所发出的橙红的光,是这条幽冷小路上为数不多的亮点,树的背后是一角孤独的天空,路灯柔柔的光撒下来,光与树,便形成一幅巧妙的画。光透过叶与叶的缝隙,筛下一地圆圆的光圈,斑驳了或明黄或浅绿的叶织成的篇帙,光影交错。雀跃了微寒的秋雨,稳妥地梳理着黄昏,街道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
我想,这棵树,比种植在水泥楼房的我们更了解土地与天空的恋情,它用主脉与枝干架构天与地;它繁殖叶片,代同堂的叶子就是一部绿的美术史;它为人遮雨,顺带提供免费住宿,收留流浪的鸟雀、苦命的蝉,或任何一只找不到地方哭泣的毛毛虫。
绿是它的胸襟,它以宽容和蔼的善意与众生一道安分地循着的冬日,为乌雀的离去猝亡流下绿色的眼泪;或许在某个春日的早晨,为一窝幼鸟的诞生而欢呼雀跃,并为其摇晃起新生的。
枝叶表示庆贺;或许也会在星空满天时,借助风发出哗哗的赞叹声......
这些偶发在春日,结束在秋夜的故事,是一棵树和平温情的善意,令人心里升腾起一股无名的感触,像风轻轻拂过贝加尔湖。
树下又传来脚步声,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士踱步过来,与我隔着树干而立。他的左手插在棕色夹克不深的口袋里,袖口皱皱的,右手夹着一支烟。他抬头去看树上的叶子们,不说话,一树黄绿一亦不语。我猜他想感叹什么,香烟的火星在他指尖明明灭灭,或许时间对他来说像指尖的香烟火星,他食拍屈一弹,无数年华岁月便落入尘土。
树还是用它温和善意的目光,亲切地注视着这位疲倦沧桑的旅人。
对树来讲,这些来来往往的生命,都是旅人吧,我想每一棵树上都应栖息着一位神灵,听着众生的细细碎语、家长里短。抬眼是风情万种的人间,闭眼是令人难忘的住昔。一年又一年,它把夕阳掰成细细碎碎的宁静与温柔洒落人间,于是炊烟袅袅,暮色四合。
傍晚的风托过材梢,传达温柔与爱意的情思。阳光柒黄了树的绿叶,雨滴悠悠落下,落入花的心里。
浅谈岁月,与风相随,光影之下是生命的过往匆匆与昭昭光辉。

刘艺雯
10. 等风来
刘艺雯
月下风来,浮流山海。 ——题记
彼时我坐在院中,有意无意地望向夜边那轮白月。影影倬倬,似迷雾模糊不清,又恍若千年前日星隐曜的至暗时刻。胸中弥漫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散不开的阴郁笼在空气中,不久却又消弭。恍然间风起了,说不上轻柔,却又暗暗隐着点萧然,连带着周围草木的摇曳,仿佛从中嗅着点清酒、檀香和冰的气息。远处细碎的人声,落入耳畔像缠绕绵婉的雾气,透着薄凉,在那片迷蒙的月色中带我穿越古今岁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鎏金的圆月隐于天穹,映照着无眠者那双黯淡的眸。持酒樽,一饮而尽,却化不开心中的悲凉。苏轼只望向天际,笑得轻狂。可笑!可笑至极!偏偏是孤身一人的今时,有这样一轮满月。莫不是在饥笑他?看不透,看不透,“何时长向别时圆?”
然而踌躇之间正有风起,由那遥远的楼宇吹至这游子的心头,带着落叶簌簌地飘飞,楼阁显得苍白又缀着朱红。风中含带着一缕惟他可懂的情绪,是惆怅?是不满,抑或是苦闷?非也非也。卷起过长的衣袖,他提起手中毛笔,写下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是属于苏轼的乐观积极,从灵魂中透出的超旷豁达。
......
又是一平早春,山中隐着淡淡的水色,带着山雨欲来前的沉冷。花枝寥寥,洒落不知谁家的理想。苏轼淡然望向远山,连绵而单调的青色,一如他此时的境遇。被贬黄州已三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报负?不过天稽之谈罢了,如今青春不再,连老天也不再眷他。喝得已是十分醉,跌跌撞撞沿着山间小路前行,却不知路在何方。
然而,瞬时,一阵春风快哉而起。
风起时,那点苦涩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褪去了,取代而至的是领悟时的快意与泰然,恰如山头涌上澄澈得宛如秋日麦田的砂金,怀抱整座苍莽的山,看不尽。看不尽,宛如一场永不复醒的梦,可是,这时心已明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随着他吟出这句话。那肆意的春风,骤然停息。思绪回到现在,我抬眼看天边那月,看充斥着黑白与幻彩的物语,看我过往的人生,用一句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似迷雾模糊不清,少年总是迷茫而孤独的,怀抱无比脆弱的理想,轻而易举被遗忘的幸福。我们终归是渺小的、朴素的、易碎的凡人。
我听见远处的风声,悠远绵长又干净利落;我看见落叶随风而去,飘渺无边;我想起岁月中沉沦的他,和他从未改变的初心。
我记起彼时我们谈论梦想,观念,末路。我们不惮于生,不惧于死。
于是我想,等风来,我会再起航。

刘艺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