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

不要用常识去带孩子,用思想去带。一定要看书!理解儿童,理解教育,方法就会很多。

孩子要有不打扰别人,也不被人打扰的能力。

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把一个孩子变成魔鬼很容易,变成天使也很容易,关键是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拿出的是魔鬼还是天使的面孔。

自由滋生自觉,欣赏产生自信,信任培养自律,宽容营建自尊;控制就是诱惑,担心就是诅咒,严厉就是削弱,唠叨就是扭曲。

我们提出的对错标准是自己的,还是孩子的?

榜样决定孩子能否成功。

人人都想“杰出”,但绝大多数人不仅自己平庸,还会鄙视或攻击和他想法不一样的人。其实当我们正做着一件事情时,奖惩已经在其中了,该受惩的在受惩,该得好的在得好。如何超越认识的局限,为自己谋得更好的人生?非常简单:从榜样那里看事实。

所谓自由,其实简单,就是家长尽量闭嘴,做好榜样,剩下的事交给孩子自己,必要的时候支持孩子一下。

始于童年的竞争心,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儿童不适合竞争。

竞争的底层设计就是“比较”,它引导人只把目光盯在外部得失上,充满功利,而功利主义教育反而让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变得很小。

让孩子活得轻松快乐些,不要太多地把孩子们卷进竞争中,除非这个竞争是他自己乐意选择的。

人是经常不敢做自己的,原因是害怕做“坏人”。

为什么有好人不长寿的说法,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那些好人一辈子攻击自己而不自知,但身体记住了每一次自我亏待。

有两件小事可以验证你是不是一个对孩子过度管制的家长:一是允不允许孩子光脚在地上跑;二是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否经常和孩子纠缠。

不要把意识上的贪婪,定义为你对孩子“用心良苦”。

教育中有一种障眼法就是,当我们以为是为了孩子而执意要他如何如何时,其实背后都是为了我们自己。所以,还要清除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卑感,父母不为面子活着,就不会把孩子搞得太累。

在灵性成长的路上,路标都是清晰的,比如正向思维、感恩心、慈悲心。但在日常生活的路上,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走向反面,远离目标。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2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