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儿童读写三十讲》分享
如果把电影作为课程来讲,首先,教师要挑选经典的“好”电影带给儿童。因为如果儿童自己观看的话,很有可能会浪费一部好电影。如同买椟还珠一样,只注意到一部电影的声色部分,而意识不到电影真正的内在价值。
教学《狮子王》时,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弄清楚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
一,如果一切可以重来,辛巴会听父亲的话,老老实实待在王国的界限以内吗?
二、导致木法莎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三、如果你是辛巴,在遇到娜娜之后,你会选择继续和丁满、彭彭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还是去选择挑战刀疤,哪怕挑战失败,会面临死亡?
大多数儿童在观影时会认为:如果辛巴不好奇,不接受刀疤的挑唆,就不会引来灾难,导致父亲因他而死。但事实上,辛巴是犯了一个“正确的错误”,甚至是一个伟大的错误!因为人只有在错误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人的成长分为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滋养。身体的成长只需要给足营养就可以;而精神的滋养需要给够“恰当的”困难或苦难。并且在苦难和困难当中有幸遇到人生的导师,在恰当的时间帮助主人公在关键时候去获得力量。
一般情况下,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有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就是心理学上的“退行”。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必要的成沦,只有经过漫长的休息和整理,需要一段时间的放下。然后,直到选择时刻的来临,才可能明白选择时刻的意义有多大!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选择受伤以后躺平,但是躺平一定是为重新站起来做好准备。
当儿童自居为辛巴,理解了辛巴的处境,就理解了辛巴的选择。当儿童真正完整穿越过一部电影,然后思考到哲学意义上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想要成为谁?能不能实现自我?这就关乎到马斯洛精神需求阶梯。人之所以是“人”,体现在我们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多时候,我们更在意自己的精神是否富足?
电影课程的基础教学模型本质上是心理学模型以及哲学模型的转化。教学必须是基于心理的!在《狮子王》中,故事把儿童带入辛巴的选择之中,帮助儿童思考。你究竟应该如何生活?这种思考必须让儿童去通过经历,而不能通过讲道理或者总结中心思想来完成。儿童只有经过完整的思考的路径,才能真正深入的儿童的潜意识化为成长的一部分。成人“自居”很难,这也正是电影课程开展的意义。首先把儿童带入电影情境,让儿童自居做为主人公,然后让他理解电影中深层选择的意义。以及迁移到自身的生命和生活相关联的部分。儿童只有自居为辛巴,才能理解辛巴的选择,否则,儿童永远在外部评判,而不是在内在选择。
很多时候,大人要求孩子听话,但听话就意味着儿童不必要思考,不必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儿童如果一直听话的话,他就不需要任何的承担,因为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你”的选择。所以,让儿童思考,鼓励儿童思考,很重要。越低年龄的孩子,讨论选择越偏重于诗。越高年龄段的儿童,讨论选择越偏重于思。每个人的选择都其实都是诗与思的结合,其实这就是人动物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情绪脑所操控,做出一些有失偏颇的选择,而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是通过理智脑的抉择做出最好的思考和抉择。
当儿童随着电影狮子王和辛巴一次一次经历愿望的破灭,一次一次的经历沉沦,最后辛巴的一次次的约起才有意义。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生物的本能,一次次的让我们滑向猪的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像一个王者一样,将日常生活建造成王国史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