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手机,就没有了安全感(2/2)

20250408-0409 

不要喊口号,一定要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从生活习惯、调整心理认知以及借助外部辅助等方面切入,理论再多,实践是最关键的:

调整生活习惯

1)设定使用时间:为自己制定严格的手机使用时间表,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总时长以及各个时间段的用途。比如,规定晚上睡觉前1小时不碰手机,其他时间每隔1-2小时查看一次手机信息,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30分钟,担心时间不好计算,计时器来一发。

2)丰富线下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沉浸在这些活动中,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尤其提倡阅读纸质书。也可以多参加社交聚会、户外运动,增加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减少独处,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3)营造无手机环境:在家中设置专门的无手机区域,如卧室、书房等,进入这些区域后将手机放在其他房间。在工作或学习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干扰。

4)手机停机坪:或者是专门给家里设置一个放置手机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看手机,大家相互监督,做到一起养成习惯。

改变心理认知

1)认识依赖危害:深入了解过度依赖手机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如影响视力、睡眠质量,导致社交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增强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的决心。但是,越是不让干,孩子们却越好奇,索性不如,打开对待,但也要适时适度,换个角度,换个说法。

2)培养专注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自控力。每天找个时间段,专注于自己的思考,排除杂念,当要转向手机的时候,努力将注意力拉回来,以此增强对手机诱惑的抵抗力。

3)建立替代行为:当想要玩手机时,尝试用其他行为来替代,比如喝杯水、做几个伸展动作、看看窗外的风景等,逐渐改变一有空闲就想拿手机的习惯。或者当你想看手机的时候,就左手打一下右手,做到开关键或者转换键的作用。

借助外部辅助

1)使用管理软件:利用手机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功能或下载第三方应用程序,设置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应用使用权限等。当使用时间达到设定值时,软件会提醒或自动限制使用,帮助自我约束。

2)寻求他人监督:告诉家人、朋友自己减少手机使用的计划,请他们帮忙监督和提醒。当自己违反规定时,接受相应的“惩罚”,如请朋友吃饭等,打红包等等,借助外部力量督促自己改变。

其实一切的外力,都只是外部力量,还是要由个人内心的底层开始,当你发现手机会让你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自己发现了问题,并想解决的时候,才会真的开始调整。就像看咨询师一样,必须是自己觉得痛了,才有可能带来改变,也更加直接,更为有效。否则,谁说也没用。你说呢?

#手机成瘾# #安全感# #众晟悦纳# #手机依赖#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5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