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1.1万亿抄底ETF!中国版平准基金定调A股变局
一、 市场震荡中的"定海神针":汇金系万亿持仓的逻辑拆解
近日,中央汇金公司以“类平准基金”身份高调发声,宣布加码A股配置,引发市场强烈共振。截至2024年末,汇金系对ETF持仓市值已突破1.05万亿元,较年中增长78.31%。这一数据背后,是“国家队”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战略布局:
宽基ETF成核心抓手:汇金系重仓华泰柏瑞、易方达等沪深300ETF(合计持仓超5600亿元),通过跟踪大盘指数分散风险,锚定市场基准。
结构性补仓对冲波动:在增持大盘蓝筹的同时,汇金资管逐步向科创50、中证1000等成长风格ETF倾斜,形成“价值+成长”的双轮配置。
长线资金属性凸显:不同于游资的短炒逻辑,汇金系的持仓周期以年为单位,其“耐心资本”特质可有效平抑市场情绪化波动。
关键数据: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只持仓超2500亿元,占汇金系总持仓的24%,成为A股最大“压舱石”。

二、 平准基金的"中国范式":从救火队到稳定器的进化
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资产剧烈波动,A股亟需制度性稳定工具。中央汇金此番操作,为中国版平准基金勾勒出三大特征:
政策工具箱升级:不同于2008年“救市资金”的应急属性,当前汇金系已形成常态化运作机制,通过ETF市场精准调控流动性。
市场预期管理艺术:4月7日公告发布次日,A股即企稳反弹,印证“信号释放>真金白银”的预期引导模式。长江证券测算显示,汇金每增持1000亿元ETF,可带动市场约2-3%的估值修复。
战略产业协同能力:德邦证券指出,汇金系“高股息+科技成长”的持仓结构,既稳定分红收益,又暗合半导体、AI等国家战略赛道布局需求。
案例对比:日本央行通过ETF持有日股7%市值,韩国平准基金在2008年危机中买入占市值1.2%的股票,而汇金系当前持仓已达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3.5%,调控力度更胜一筹。
三、 万亿资金入局的"链式反应":散户如何捕捉红利?
锚定核心资产:汇金系持仓的沪深300ETF前十大成分股(如茅台、宁德时代)平均市盈率仅18倍,低于近十年30%分位,安全边际显著。
关注政策共振领域:半导体ETF(年内汇金增持42%)、央企红利ETF(股息率超6%)等品种,兼具防御性与政策红利。
警惕短期博弈风险:历史数据显示,平准基金介入后3个月内市场波动率平均下降15%,但需防范题材股“抽血效应”。
策略建议:散户可采取“核心ETF(60%)+政策主题基金(30%)+现金(10%)”的哑铃型配置,既跟随“国家队”主线,又保留调仓灵活性。
四、 争议与展望:平准基金能否打破A股"牛短熊长"魔咒?
尽管市场对平准基金期待高涨,争议仍存:
支持派观点:日本、韩国经验表明,平准基金可将危机期间市场跌幅收窄50%以上,A股“政策底”与“市场底”时间差有望从平均6个月缩短至3个月。
质疑派声音:部分机构担忧过度干预可能扭曲定价机制,且1万亿持仓仅占A股总市值1.2%,需更多中长期资金(如险资、养老金)协同入市。
未来推演:若正式平准基金落地,可能采用“中央汇金(操盘手)+外汇储备(弹药库)+央企利润(资金来源)”的三位一体模式,最终形成占市值5%-8%的稳定力量。
结语:
当“国家队”的万亿资金与散户的财富密码相遇,A股正站在制度性变革的临界点。历史反复证明,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在估值洼地与政策红利叠加的当下,与其纠结短期波动,不如读懂平准基金的长期棋局。
(关注本号,赠送“ETF清单”获取汇金系最新重仓股解析)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6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