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诊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我推开医院门诊部三楼办公室的门,白大褂口袋里还装着半个没吃完的包子。窗外春雨绵绵,玻璃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我打开电脑,习惯性地回顾昨天的接诊记录,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巧合——昨天见到的三个病人,竟然都是女性。

"叮"的一声,电脑屏幕亮起,第一位患者的资料跳了出来。

林梅,52岁,市财政局副局长。照片上的她梳着一丝不苟的短发,圆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她昨天走进诊室的样子——深灰色行政套装,黑色低跟鞋,走路时右手不自觉地扶着后腰。

"郑医生,实在不好意思,周末还麻烦你。"林梅一进门就露出歉意的笑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腰疼得实在受不了,走路超不过两百米就得停下。"

我起身迎她:"林局长太客气了,快坐下说。"

她小心翼翼地坐在诊椅上,背部挺得笔直,像是有一根无形的棍子撑着。我注意到她坐下时眉头明显皱了一下。

"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翻开病历本。

"两年前就有感觉了,当时觉得可能是工作坐太久,没当回事。"林梅苦笑着摇头,"上周去省里开会,从停车场走到会议室这短短一段路,我歇了三次。昨天更是连超市都去不了。"

我打电话请来了骨科的王主任和神经外科的李医生。两位专家仔细检查后,王主任的手指在林梅的腰椎部位轻轻按压:"这里疼吗?这里呢?"

"啊!就是那里!"林梅突然叫出声,脸色瞬间发白。

"初步判断是腰椎管狭窄。"李医生推了推眼镜,"需要做个核磁共振确诊。"

林梅的手机突然响起,她看了一眼屏幕,歉意地对我们笑笑:"省里的电话,我得接一下。"

五分钟后她回来,脸上已经恢复了那种干练的神情:"郑医生,检查能不能安排在下周?明天有个重要会议,我得准备材料。"

我看着她强忍疼痛的样子,忍不住劝道:"林局长,病情不能拖啊。"

"没事,我都扛了两年了,不差这几天。"她摆摆手,利落地站起身,"下周我一定来。"

望着她挺直腰板走出去的背影,我叹了口气,在病历上写下"建议尽快MRI检查"。

刚送走林梅,护士小张就探头进来:"郑医生,内科唐博士那边有个病人想请您过去看看。"

第二位患者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性,由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搀扶着。她脸色苍白,手指关节明显肿胀变形。

"这是我爱人张莉。"男士介绍道,"她的关节炎又犯了。"

唐博士正在看化验单,抬头对我点点头:"郑医生,正好你来了。这位患者的风湿性关节炎处于活动期,但她对西药治疗有些顾虑。"

张莉突然抓住丈夫的手臂:"我就是怕那些西药的副作用!上次吃了胃难受得厉害,还掉头发。"她的声音有些发抖,"我同事说中药调理更好,至少不会伤肝伤肾。"

唐博士放下化验单,语气温和但坚定:"张女士,风湿性关节炎确实无法根治,但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您现在处于炎症活动期,必须先控制炎症。"

"可那些激素..."张莉的眼中满是恐惧。

我注意到她丈夫的手紧紧握着她变形的手指,指节发白。

"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唐博士拿出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组合用药,把副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就像打仗一样,单一兵种很难取胜,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

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解释后,张莉终于松口:"那...那就按您说的试试吧。"

她丈夫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我却注意到张莉眼中仍有挥之不去的忧虑。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恐怕不是一次诊疗就能改变的。

下午三点,我正在写病历,突然听到走廊上一阵熟悉的脚步声——那种高跟鞋敲击地面特有的节奏感。抬头一看,果然是周蓉。

或者说,是周蓉公司的业务员小王。

"郑医生好!"小王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周总让我路过时跟您问个好。"

"周总最近怎么样?"我放下笔,"她有一阵子没发朋友圈了。"

小王的表情突然变得复杂:"周总她...生病了。开始在我们州医院看,结果越治越严重,现在转到华西医院去了。"

我心头一紧:"什么病?"

"查不出来。"小王压低声音,"突然就起不来床了,全身无力。奇怪的是,周总平时特别注意养生,糖尿病都靠自己调理控制得很好,连西瓜都能吃..."

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周蓉那张总是洋溢着自信的脸。这位四川某保险公司女强人,年薪百万,对中医养生近乎痴迷。每次来体检都要跟我长篇大论她的"养生心得",最骄傲的就是不用吃药就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她有按时监测血糖吗?"我问。

小王摇摇头:"周总说手指扎针太伤元气,都是凭感觉..."

送走小王,我立刻给周蓉发了条微信。晚上收到回复:"谢谢关心!现在能自己吃饭走路了,华西的专家还在查原因。不过我相信自己的体质,很快就能恢复!"

文字后跟着一个灿烂的笑脸表情,典型的周蓉风格。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我合上电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一天之内,三位女性患者,三种不同的健康观念,却都面临着因忽视或误解而延误治疗的困境。

办公桌上,台历的今日格言栏写着:"预防胜于治疗"。我拿起笔,在今天的接诊记录背面写下三条启示:

一、身体不适要及早就医,拖延只会加重病情;

二、不要被固有观念束缚,专业治疗才是正道;

三、大病要选专业医院,避免误诊延误。

写完这些,我忽然想起林梅扶着腰离开的背影,张莉颤抖的手指,以及周蓉那条强装乐观的微信。明天,也许该再给她们打个电话。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6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