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趁早开始”是最大的谎言

有粉丝私信我:"诚哥,我今年28了,想学编程转行做开发,但身边人都说我已经晚了,程序员22、3岁就该入行了。我是不是真的错过了最佳时机?"

我的回答很简单:"'趁早开始'是职场上最大的谎言,它让无数人陷入了焦虑,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

时机远比时间重要,方向远比速度重要,坚持远比起点重要。

"趁早"焦虑正在吞噬我们。

"你得趁早买房,不然以后更买不起。"

"30岁前不创业,以后风险太大。"

"如果现在不生孩子,以后就更难了。"

"25岁还没当上主管,职业生涯就废了。"

这些"趁早"言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看似是善意的提醒,实则是披着关怀外衣的焦虑制造机。问题在于,"趁早"的逻辑总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假设上,而这些假设往往经不起推敲。

"趁早"的背后,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确定性的渴望。但在一个变化加速的时代,盲目追求确定性恰恰是最大的风险。

"越早越好"的致命谬误

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对有些人来说是"早"的,对另一些人可能恰恰是"晚"的。比起盲目追求"早","准备好了"才是更关键的时机判断标准。

我认识一位95后创业者,23岁就开始创业做教育,两年烧光了200万。后来他沉淀了3年,积累了行业经验和人脉,28岁再次创业,如今公司估值已过亿。

他告诉我:"不是我开始得晚了,而是我之前开始得太早了。"

在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们常常高估了"早"的价值,却低估了"久"的力量。真正的高手不问"早不早",只问"对不对"。找到正确的方向,持续投入,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回报。

突破"趁早"焦虑的实用智慧

与其纠结于"早"与"晚",不如思考"现在是否是合适的时机"。评估自己的能力、资源和外部环境,寻找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

人生不是100米短跑,而是马拉松。在马拉松比赛中,起跑快慢远没有配速策略和体能储备重要。

真正的高手不执着于何时开始,而是持续构建自己的能力圈,保持随时可以行动的状态。

写在最后

"趁早开始"之所以是个谎言,不是因为早开始没有价值,而是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成功的要素,给人造成了误导。

人生不是比赛,没有统一的起跑线和终点线。每个人的赛道不同,节奏不同,成功的定义也不同。与其焦虑于"早不早",不如思考"对不对";与其纠结于"何时开始",不如关注"如何坚持";与其追求"抢跑",不如追求"跑对"。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37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