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
在我的家乡,麦收割好后,用稻草一把一把扎好挑回村,就直接开始打麦。麦子没有像稻谷那样有层坚硬的外壳,又未经晒干,为免打碎麦粒,只能用最原始的手工方式来摔打。
家乡传统的打麦工具和打稻一样,学名为禾戽,我们这带叫作稻勺,是个一米多见方上宽下窄的斗状木桶,桶里放架短木梯承接摔打,桶上三面围上竹席,以防摔打时稻谷、麦子飞溅出去。
从前各家割稻刈麦,都将稻勺拉到田里去用。公社化后,先是有了脚踏式打稻机,接着又有了柴油和电动的脱粒机,稻勺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我记事起,不少农户家里还有禾戽,但多只用来盛放杂物,生产队手工打麦也不用它了,而只是在晒场上或者屋子一角,摊上块塑料布或竹席,再拿大晒簟围个圈,双手抓起麦把,高高扬起,摔打在石磨盘或木架子上,麦粒便“沙啦啦”散落下来。
打麦虽是力气活,但也有技巧,一把麦子通常要甩打五六下才基本干净,前几下不能太重,太重会打碎麦粒,后几下的力度则视情况而加重,以期将仍粘在麦穗中的麦粒全打落,颗粒归仓。
但无论如何,总会有些麦穗仍留在麦秸中,有颗粒不大饱满没摔打掉的,有秸秆矮小没甩打到的,还有社员按件计酬为求速度打不干净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