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惠州轶事感契顺壮行
序:苏轼被贬惠州,与家人音讯隔绝,苏州定慧院的和尚卓契顺得知后,对苏迈说:“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于是,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拿到苏轼的信后径还。当苏轼问他所求时,契顺答:“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在苏轼的苦苦询问下,契顺才说希望能像蔡明远那样,因万里送书之勤,得到苏轼的几个字。苏轼欣然答应,因愧于自己名节、字画不及颜鲁公,故书渊明《归去来辞》以赠契顺,希望契顺能托此文以不朽。苏轼的《书归去来辞赠契顺》对契顺有生动的描述,以致契顺留名千古,但古往今来专门描写契顺的诗词较少,今试做一诗壮其行言其志,并悄赠某某。
千里烽尘一衲担,云程不过履痕添。
惠州远瘴非天堑,契顺传书慰子瞻。
路阻且长行必至,心坚无畏险能穿。
芒鞋不惧八千路,瘦骨何辞九丈渊。
谁道天遥无雁讯,闻听足下有潮函。
从来道路跫音拓,不信蓬瀛不可攀。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