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写课16】《母鸡》课堂实录

【教学板块一:情感脉络梳理·整体把握】

(先带领学生互相检查字词,再检测重点字词和易错点)

师:课后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请看到第一题。哪一个句子是开始的态度?哪一个句子是转变后的态度?哪一个句子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第一自然段是开始的态度,转变后的态度句子是是第4自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的句子是第9自然段的第1句

【教学板块二:文本细读·写法解密】

师: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文章写了什么?接下来我们要探究作者是怎么写的?

请你批注1、2、3自然段。请你找找它是怎么讨厌母鸡的?

(同桌进行互相讨论,轮换交流意见,再用一组同桌上台分享。)

生:请看到1自然段2句话,中间有“没完没了”能体现出作者的讨厌。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烦。

生:3自然段,“就是农民也会吵到受不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母鸡的声音很难听。

生:3自然段。“恨不得让全世界”,这里”恨不得”体现出母鸡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体现出了母鸡的自大。

生:2自然段,这里的“永远”“不反抗”“可恶”“乘其不备”“狠狠咬”里运用了作比较,突出了母鸡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生:1自然段,这里运用了很多的形容词,动词,写出了母鸡的不要脸,矫揉造作。

师:(补充)这里是场景描写,并且还加上了作者的感受。

生:我想联合生活实际,我的老家也养了鸡,它的叫声也很难听。还不爱干净,喜欢跟我们抢吃的。

师:你不仅仅是回应了课文,还添加了母鸡不爱干净和人的抢食的特点。理解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

生:1自然段“最后一个”这里能反映它很讨厌。

师:谁来梳理一下。

生:我们发现第1自然段从声音难听、第2自然段从欺软怕硬、第3自然段从居功自傲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母鸡的讨厌。

师:请看到第4自然段,这里有一个改变,作者到底是怎么从讨厌的态度改变的?这个段起什么作用?

生:第4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师:请批注5、6、7、8自然段。它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作者转变后的情感?

(自主批注后进行小组交流,再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上台交流)

生:5自然段第二句,体现了母鸡的勇敢。

生:一只鸟飞过,它立即警戒起来,体现出母鸡的警惕性强,害怕小鸡受到伤害。这里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母鸡保护小鸡的场景。

生:5自然段第一句。这里写出了母鸡有了孩子之后,只要小鸡安全了,母鸡就放心了。更加突出了母鸡的慈爱,突出了母鸡的勇敢。

生:母鸡的消瘦和小鸡长得好运用了对比,突出了母鸡对小鸡的好。

生:6自然段“它咕咕地叫”体现出它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愿意小鸡挨饿。

生:我继续补充,这里也突出了用词很谨慎。

生:7自然段第一句话。“一天不知教多少次”这里写出了母鸡的辛苦和负责。

生:8自然段“无论多么贪睡的人...”体现出了母鸡的辛苦,负责,对小鸡的爱。

师:我们可以看着板书整体回顾,本课我们的写作对象是母鸡,写作内容是我们从对母亲的讨厌的态度然后转变了态度,并且本课运用了很多写作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细节场景.……我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到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转变。

【教学板块三:主题升华·读写结合】

师:这篇文章你学会了什么写作方法?

生:归纳法、前呼后应、贬义褒用...

生:(总结)母亲这篇课文1-3自然段写出刚开始对母亲的讨厌,然后4-8自然段写出了对母亲态度的转变,最后是对母亲态度的总结。

生:我有补充,表面上是在写母鸡其实是在歌颂母爱。

师:请你看到课后第3题,同一个作者写动物,有哪些同与不同,请进行对比阅读。

生:他们相同的地方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语言都有明贬暗褒。

生:语言都比较平实,口语化。

生:《猫》写了大猫和小猫,但是母鸡只写了母鸡。

生:《猫》突出的喜爱之情,《母鸡》表达的是赞美之情。

生:《猫》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并列的,《母鸡》第一部分内容是为第二部分内容做铺垫,突出母鸡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0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