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之后:雀舌
武夷雀舌从字面形态上看,雀舌茶叶形似鸟雀的尖喙与小巧舌状,唐代采茶等级中“雀舌”特指一芽两叶、叶片细巧的形态。沈括《梦溪笔谈》载:“茶芽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印证了这一命名传统。武夷雀舌属小叶种灌木,叶片尖细硬挺,叶缘锯齿细密,冲泡后如鸟喙微张,与绿茶雀舌的“一芽一叶”不同,更强调叶片的精致小巧。
武夷雀舌是名丛中的“名门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雀舌由母树大红袍第一丛有性繁殖后代选育而成,继承了岩茶“岩骨花香”的基因,兼具高香与醇厚汤感。因选育难度大、产量稀少,武夷雀舌成为岩茶中的“奢侈品”,其复合脂粉花香与香滑汤感独树一帜,被誉为“茶香十八变”。
雀舌属特晚生种,过了春天才发芽,所以又名“不知春”。此时其他岩茶已采摘完毕,晚采使得茶叶积累更多养分,青叶持嫩性强,制成后香气幽长,汤水柔顺绵柔,落花香持久。
雀舌产自武夷山九龙窠。武夷山自唐代以来就是皇家御茶园所在地,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这为雀舌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民间传说狄仁杰献茶,武则天见其形似雀舌而赐名,虽难考证,但反映了“雀舌”作为贡茶的尊贵地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