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画等边三角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的第二和第三学段新增了“尺规作图”的内容。通过对尺规作图源流的考察,可以发现尺规作图过程中蕴含着严谨的推理和丰富的想象,将其应用于探索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发展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以及数学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课程价值。同时,小学阶段尺规作图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其基础性上,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作图是新增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中,学生掌握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用圆规画等边三角形,并让他们体会到这种作图方式的简便性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具备一定基础,经历过依据给定线段的长度,用直尺和圆规进行相关操作。基于此,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尝试仅用直尺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先画出一条边长3cm的线段后,会发现很难确定另外两条3cm边长的交点,无法顺利完成等边三角形的绘制。正是由于学生遇到了这样的学习障碍,促使他们尝试运用直尺和圆规来画等边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以已画出边的一个端点为圆心,以这条边的长度为半径画一条弧线;再以另一个端点为圆心,同样以该边长度为半径画另一条弧线,两条弧线的交点就是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这样就能轻松画出等边三角形。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使用直尺和圆规画等边三角形的简便性和便利性。
在成功画出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后,教学进入下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借助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画法。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画出一条短边,再画出两条长边;也有的学生会尝试先画出两条短边,然后确定长边。通过丰富多样的画法,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尺规作图在绘制三角形时的便捷性,尤其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绘制,尺规作图的优势尤为明显。
此教学案例紧紧围绕等边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展开。先让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等边三角形,在发现仅靠直尺无法完成作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尺和圆规成功画出等边三角形。探索出等边三角形的画法后,又进一步借助尺规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画法。通过这两个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还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了尺规作图的严谨性与简便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