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没有独挡一面的大将?
曹操不舍得放权,即使放权也非夏侯诸曹不用。
1

曹操在整个军事生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总是亲征。
自打他起兵征讨黄巾起义,到统一北方,曹操总是在最前线。
曹操收服青州军后,亲率大军先后平定袁术、陶谦、吕布,后在官渡大败袁绍,又亲自北征乌桓。
平定北方后,曹操亲征荆州,击败刘表和刘备,在赤壁被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击败,不得已退回北方。
再之后又亲征关中的马超韩遂、汉中的张鲁,关中、汉中纳入曹魏版图。
至此,曹操征战数十年终于平定了北方,成为三国时代最强大的军阀。
从曹操起兵到平定北方,曹操基本上每战必亲征,他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事必躬亲的好处是能够始终掌握兵权,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但也有另一个坏处,就是无法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大将。
等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曹操也已经步入晚年,他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亲征。
跨入晚年的曹操也知道这么广大的领土需要有人去镇守,所以他把最重要的地方都任命了一个统帅。
夏侯渊任西路主帅,督张郃、徐晃,郭淮,统兵五万,镇守关中和汉中。夏侯渊的前任是钟繇,此时被夏侯渊替代。
曹仁任南路主帅,督满宠、庞德、于禁,统兵十万,镇守襄樊,独挡关羽。
夏侯惇任东路主帅,督张辽、李典、乐进,统兵十万,镇守淮扬,独挡孙权。
北方因为乌桓已被平定,暂无大的威胁,曹操任命自己的亲儿子曹彰镇守。
大家应该看出来门道了,曹操任命的各路主帅,全都是夏侯或者曹姓宗族,都是自己人。
这就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2

曹操为啥不能任人唯贤呢?
他不敢。
整个曹魏集团,他毫无疑问是最能打的主帅,有他统兵基本上战无不克。
当然,他也打过宛城之战和赤壁之战这种败仗,但基本上不会影响大局。
在统一北方,奠定曹魏基业的过程中,曹操出力最多,功劳最大。
其他将领就只能是曹操的附庸。
刘备的蜀汉,关羽、诸葛亮,甚至张松等人都贡献颇大。
孙权的东吴,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也功勋卓著。
蜀汉和东吴与曹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不敢把兵权交给除夏侯和诸曹之外的将领,张辽、张郃、于禁等五子良将基本上都是曹姓宗族的属下,他们不能独当一面。
张郃后来替代夏侯渊作为西路军主帅,也不过是暂代,曹操是迫于形势追认张郃为西路军统帅。
曹操让宗族把持大权,不给其他将领提供平台,其他将领自然无法崭露头角。
尤其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即使有以弱胜强的战例,也不能被重用。
而曹姓宗族获得了平台,却证明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3

曹操任人唯亲的后果也相当严重。
首先是镇守关中和汉中的夏侯渊,在刘备征讨汉中时,他这个西路军最高统帅被黄忠阵斩。
夏侯渊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夏侯渊阵亡让曹操西线不稳,得亏有张郃郭淮等人稳住了阵脚,刘备只能止步汉中,没有推进到关中。
其次是曹仁差点被关羽攻破襄樊,当关羽率大军北伐时,镇守襄樊的曹仁一直被压着打,只能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
于禁和庞德率军支援,结果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生擒后斩杀。
要不是吕蒙背刺关羽偷袭荆州,关羽趁势高歌猛进,拿下襄阳和樊城应该问题不大。
夏侯渊和曹仁之败,说明曹操任命的独当一面的大将比不上蜀汉的关羽和黄忠。
但也不能说曹操任命的大将都是纸糊的,夏侯惇这个东路主帅就比较成功,在夏侯惇镇守淮扬期间,东吴无力北上,东线相对平静。
曹操之所以不敢放权,是因为身处乱世,他除了宗族对其他异姓将领信不过。
万一异姓将领拥兵自重,也会危机他的地位。
在这一点上,曹操比不上刘备和孙权。
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让魏延镇守汉中,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孙权先后重用周瑜、吕蒙、陆逊,才有了东吴基业,只可惜后期昏聩,把陆逊逼死,算是一招臭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