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最终胜出或将是能更好平衡安全与发展,供应链韧性足经济体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如药品原料、关键矿产、消费品)削弱了关税的威慑力。美国在稀土,中国占全球精炼产能90%,抗生素原料,中国供应80%,光伏组件,中国占全球产能80%等领域尚未建立替代供应链。国防工业所需的锑、镁等矿产对中国依赖度超50%。
2023年外国对美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2%,制造业PMI连续15个月低于荣枯线。美国两党对华强硬竞赛导致政策反复,企业难以做出长期投资决策。半导体行业协会已多次警告过度管制将损害美国技术竞争力。
我方或将近一步实施稀土管制,2023年对镓、锗出口许可制已导致全球价格暴涨300%。逐步减少波音订单,占比从2018年54%降至2023年16%。我方或将继续实施对美元资产减持,我国持有美债规模从2013年峰值1.32万亿美元降至2024年7750亿美元。我方具备独有的内需缓冲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约6.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的70%,数字经济占比超40%提供结构性支撑。
短期看,美国CPI未来可能突破6%,目前3.4%,尤其是药品,占美国仿制药进口78%,和电子产品价格飙升。中期看,若我国限制关键矿产,美国F-35战机生产可能停滞,每架需417kg稀土。长期看,全球供应链重组成本或达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承担超60%。
白宫的关税策略本质上是将冷战思维应用于深度相互依赖的现代经济体,其根本缺陷在于,时间维度错配,成本转嫁局限以及技术霸权幻觉。供应链重构需5-10年周期,而政治选举周期迫使决策短期化。美国消费者最终承担90%的关税成本。我国在光伏、锂电池、5G等领域的全球市占率超60%,形成反制技术生态。
这场全球关税战,能最终胜出的是那些能更好平衡安全与发展、具备供应链韧性的经济体。当前数据表明,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度,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大类,和数字基建渗透率,5G基站超337万个,正形成新的非对称优势结构。
分享点亮生活,欢迎加关注,感谢留言交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