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学诗,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陆游

文章为原创非首发,首发微信平台,ID:江上手记,文责自负。


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是《红楼梦》中一个有名的故事情节。

香菱想学诗,黛玉便自告奋勇地认作香菱的师傅,并鼓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古道热肠的几句话下来,堪称“诲人不倦”,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

按现在的流行梗来说: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是“保姆级”干货教程,我等不会写诗的人,按林黛玉指导的方法去学习,也受益良多。

从宏观层面看,香菱学诗的几段论述,主要谈了三个大方面:一是形式和内容;二是立意和意趣;三是阅读和写作。诗歌的结构、语言、词采都是形式要素,即古人说的“义理”;奇句和立意都属内容要素,即古人说的“辞章气”。林黛玉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诗歌写作过程中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内容主要靠阅读积累,而关于阅读,黛玉也态度明确地告诉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言语直指学诗的“内容”积累,断然不可去读陆游的诗,原因是其诗意浅近,思维一旦“入了这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因为林黛玉认为香菱天资聪颖,是个学诗的材料,不宜被浅近的“格局”限制了想象力。

林黛玉态度明确地否定了陆游,同时亲自批注了一些王维的五言律诗交与香菱去阅读。不几日,香菱便有所领悟王维诗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韵味来,直言“诗的好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看似无理却是有理有情。”

从教学成果来看,林黛玉是经验之谈的倾囊相授,并不是因为“浅近”而刻意地抹黑陆游。

《红楼梦》真言假语之间,“看似无理却是有理有情”。

林黛玉不喜陆游,不仅是因为陆游的诗读来“浅近”,缺少意趣,而更深层一些的原因在于陆游本身。

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一对如胶似漆的新婚夫妇,只因陆游的母亲看不惯陆游和唐婉婚后不问世事的过于缠绵,耽误了自己儿子的前程,便下令陆游休妻!

母命难违,陆游不得不一纸休书休掉了妻子唐婉。陆游在外面购置了一处居所与唐婉幽会,“金屋藏娇”败露后,迎来的是陆母气急败坏地上门羞辱唐婉。不久,陆游遂也遵从母命娶了王氏女为妻,彻底断了与唐婉的情意。唐婉也改嫁赵士程。

光阴流传。这一年春天,陆游回到“物是人非”的家乡,沈园寻春之际,意外地碰到了唐婉与赵士程也相携在沈园踏青,曾经的海誓山盟,顿时化作了五味杂陈,陆游、唐婉先后与沈园各留下了一曲《钗头凤》。

不久,唐婉含恨而终。

“不拘礼法,嗜酒颓放”,自号“放翁”的陆游,尚且不能违抗母亲的命令,哪怕这个命令与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完全相左。

封建体系的伦理纲常,“陆游的故事”在贾府也未能幸免。

“怜老惜贫”的王夫人,除了有关贾宝玉的事情,其余诸事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旦任何“有碍”贾宝玉前程的事情则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哪怕一句玩笑、哪怕莫须有的搬弄是非,比如金钏之死、比如王夫人亲审怡红院,撵走晴雯、芳官、四儿。王夫人乃是“言必行,行必果”,无人能挡,虽心下恨不能一死,但王夫人盛怒之际,贾宝玉也是“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

林黛玉早已洞悉,纵然宝玉和其交心亲不间疏,后不僭先’;纵然宝玉和其表白“你放心”。

可任何人一句有关宝玉前程的言语,任何一句有关宝玉“难免不才之事”的巧言令色,都能触及王夫人的逆鳞,从而引发王夫人的雷霆之怒。

“逆鳞之下”的风雨欲来,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定会噤若寒蝉,无所适从,无所不从。哪怕是宝玉梦中所唤的“木石之盟”,也敌不过王夫人示之以色。

这就是封建礼教下的“尊卑有序”,“父母控子,不必审讯”。父母的身份即是最权威的证据,法律只看名分,不问是非。反过来,子女对父母须以恭敬顺从为本,否则将会被社会、法律所不容的“社死”。

尽管林黛玉确定了贾宝玉是今生的知己,是一个和自己一样鄙夷仕途经济道路的人。可是那看不见的制度和礼法,身为爱国诗人、军旅诗人的陆游,尚不得不从之,引用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 给花珍珠取名“袭人”的贾宝玉 ,又怎能是个例外呢?除非贾宝玉孑然一身?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林黛玉能做的就是清醒着流泪、清醒着自己折磨自己、清醒着“葬花”、清醒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结局的到来……

葬不尽的落花,林黛玉独爱李商隐的那句“残荷”,因为残荷之于生命的终点,依然亭亭傲立,有所归属,即便山寒水瘦,却是一年最为澄清时。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寄人篱下的凄凉发问。林黛玉那份不愿意引以自嗟的心酸,“今日我葬了免予"污淖陷渠沟”的落花,他年又有谁如残荷傲立一般“干干净净”地葬我呢?”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葬不尽的落花,留给读者不尽的哀思。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5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