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的头牌被谁给绿了?

         河北廊坊三河市掀起的这一股绿化热潮让这个原本乍暖还寒的春天突然充满了生机,在各种质疑声里,三河市领导人的初衷被错误的解读是导致这次三河事件危机的导火索。有人披露了三河市领导人的原话,我听了,感觉很朴实,领导人原话的意思是要搞活三河市的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和夜市经济。

        在《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这个文件里,专家们的意见本来只是作为指导性建议,没有想到在落实时,出现了“强制执行”这种横蛮的执法方式,可见执法的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东西。三河市领导的指示本身基于自愿的原则,只是没想到下面执行的部门拿着鸡毛当了令箭。

        这次三河市门头牌涌现一片春色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整体来说,上级指示的不明确和下级执行的刻意迎合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这中间应该还有执法人员挟带私货等拿不上台面的因素。否则,如医院的红十字标志等原本不属于涂抹的部分也被进行了处理。

        作为领导人,具有审美的眼光当然是好的,一座城市的美与其领导人的审美眼光有着莫大的关系,但这种审美不能用于行政,更何况行政命令之下的各种走样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出现。这次三河市门头牌的颜色更改即属此类。

        聂圣哲先生曾经说过,官员最好的作为就是要毫无作为,也就是官员除了在体制上确保市场的公平之外,其他方面越少干预市场就会越健康。可惜的是三河市领导虽然有着极高的审美情趣,却没有管住自己想建功立业的心情。好心办错事的领导当今大有人在,三河市的领导只是不巧给自己树了个标杆。

        当然,作为背锅的城管部门确实很冤,首先冤在上头的指示不可能不执行,为了达成目标就难免要飞扬跋扈,而当发现事情弄错之后又无法作出检讨和赔偿,毕竟政府没有这笔钱用来补偿给这些换了招牌颜色的商家,要城管单独拿出这笔钱来又极不可能,于是才会出现:“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那就自己改回来”的消极应对。有人将这段话解读为城管在给改回来的门店穿小鞋,我倒认为不可能。

        其实,三河市领导是否具有高超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还是值得怀疑,虽然在微视频上看到有位女士站出来为三河市领导的审美情趣点赞,认为一座城市到处是大红大黑,很不美观。但在我看来,红色是一座城市的基色,代表着鲜活的生命,代表着热情和奔放。相反,一座城市里到处是阴森的绿色,我倒觉得象进了地府。当然,个人对审美的认知不一。也许这位女士看多了红色,对红色有审美疲劳,但是,如果看多了绿色,也同样会产生审美的盲区。

        如果不是汹汹舆论,估计三河市纪委也没有兴趣介入到这么一桩民生的事件里来。毕竟,领导班子的决定虽然有偏差,也不致于人命关天,至于影响到外地投资,那都只是猜测,何况,来大蒜区投资的机率本来就不高,这件事情的影响也大不到哪去。要知道连青岛这样的位置都不能吸引到有规模的投资,何况还是廊坊下三河市这样的小地方。

        汤姆张说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许多垃圾的时间,其实,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亦有许多垃圾的空间,要想借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起来,那还得看是否存在引爆发展的拐点,三河这样的位置,即使想发展,也得看周边环境是否允许,这次“春风又绿三河牌”虽然只是领导的一次思想火花的自燃,但至少,这些领导已经在开始思考经济大事,这已经算是巨大的进步。

        虽然这次门头牌事件多少带有搞笑色彩,但我还是要为三河市的领导点赞,至少,他们开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作思考了,虽然他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架不住后面会有正确的道路供他们选择。我相信三河市会迎来一次经济发展的机遇。毕竟,据说有些地方就已经取消了城管这个部门,将一些基本职能进行重组和分散。

        PS: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领导个人的审美爱好最好还是不要体现在工作之中,比如原有一位江西的高官,喜欢小姐姐,下面为了迎合他的喜好,竟动用专机接送在深圳工作的小姐姐们。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5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