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的情怀与思考

重听语文课:情怀与思考

离开语文教学一线已有三年,可对语文的热爱从未冷却。手头还进行着两个省级语文课题,这让我始终与语文教学保持着紧密联系。近日,有幸聆听了五节语文课,重回熟悉又亲切的氛围,感受颇深。

齐玉婷和陈圣婷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们站在讲台上,浑身散发着自信与从容。教学环节紧凑流畅,过渡自然巧妙,对课堂节奏的把控恰到好处,尽显成熟与老练。无论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还是组织课堂讨论,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反应,用温和且坚定的语言启发着学生的思维。听她们的课,就像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精准到位,学生们也沉浸其中,积极参与。这种成熟稳重的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背后是无数次的备课、反思与实践,是对教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有一节作文课,老师的板书设计十分新颖。巧妙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作文的主题、立意、结构和素材串联起来,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可视化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是值得称赞的创新之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接受写作技巧和方法,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本应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培养创造力的过程。过多的灌输,会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

另外两位老师上的是常规课文,中规中矩。课堂按照熟悉的流程推进,从字词讲解到段落分析,再到主题归纳。学生们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总感觉少了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或许是教学方法稍显传统,缺乏创新元素;或许是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如今追求高效、创新教学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课堂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五节语文课,让我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思维、提升表达能力的重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既要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也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板书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应,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舞台。

此次听课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也让我对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看到更多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文字的魅力。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7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