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推荐: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诉说海峡两岸血脉深情!

    前俩天,父亲生病住院。我在一旁陪床。看点滴听音乐的时候,偶然又听到那首耳熟能详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随着那熟悉、舒缓且带着一丝荒凉感的旋律悠悠响起,霎那间,我的头皮微微发麻,内心深处不由涌起无限的苍凉。

    我想起了演唱过这首歌曲的两位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艺术家,德德玛老师和布仁巴雅尔老师,是他们让这首歌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如今,这首歌已然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在热闹的酒局和欢歌笑语的KTV里,常常被人们点唱。

    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晓,这首婉转悠扬、动人心弦的歌曲,歌词是由台湾蒙古族女作家席慕容老师所写。席慕容老师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画家、诗人与散文家。不过我最早知道她,只知道她是个诗人。当时是从一本《读者》还是《青年文摘》这样的杂志上看到她的一首诗,诗名已记不太清,只记得诗歌下方有关于她的简单介绍。那会儿我年纪不大,对她了解不多,只单纯觉得那首诗写得好,对于作者本人倒没生出多大稀奇。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偶然发现自己十分喜欢的一位老师好像对席慕容的诗歌情有独钟。出于爱屋及乌,我也便有意识地留意席慕容的作品。这才惊诧的发现,她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格外打动人,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让读者也沉浸在其作品中。

    在我看来,席慕容老师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她情感特别细腻真挚,文字极其朴实自然。她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她对成长的思考与生命的感悟,以及她对于自然美、人文美的追求和赞美。由于她本身有着蒙古族血统的缘故,诗里常常也能看到她对草原、民族文化的喜爱,作品中总会不由的流露出她对故土那份儿深情眷恋和淡淡的乡愁。

    这缘于上世纪60年代,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和对峙状态。一众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切。席慕容老师还有写出《乡愁》的余光中便是游子们的代表,他们创作了大量思念家乡故土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是对大陆母亲的深切向往。         

    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和松动,席慕容终于踏上归乡之路。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是席慕蓉老师第一次回到故乡内蒙古的真情流露。就像诗中所写的那样,“父亲的形容以及母亲的描摹”都鲜活具象起来。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视频里席慕容踏上草原故土的那一刻,激动得难以自抑,俯身亲吻大地,泪水夺眶而出。正是这趟寻根之旅,让她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喷涌而出,随后才创作出这首令无数人潸然泪下的不朽佳作。作品中浓郁的蒙古族文化风情与独特的精神气质展露无遗,深深触动了大家心底那份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再后来,在家中养病的德德玛老师看到了席慕容亲吻草原的节目,深受触动。她邀请席慕容到家中做客,提出想把这首诗创作成歌曲,并请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嘎老师也就是给《天边》作曲的那位蒙古族艺术家来作曲。

    就这样,凝聚着席慕容、德德玛、乌兰托嘎三位前辈心血与深情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才同大家见面,成为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依然滋养着亿万同胞的心灵。

    此刻,躺在床上,沉浸在悠扬旋律的余韵中的我,心底泛起一个念头:血脉,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却让亲人间即便历经风雨,也打断骨头连着筋。就像席慕容老师对故乡的眷恋,跨越海峡,那么多年,却从未停歇。

    衷心祈愿,两岸同胞紧密相拥一家亲,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大一统!

上一篇:好书推荐:《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老师的孤独你捕捉到了吗?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48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