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亲笔描写最后一人,忽悠贾宝玉讽刺王熙凤,人生活出大智慧
王道士胡诌的“妒妇方”真有效,曹雪芹三点写出其人不简单
王一贴这个老道士是红楼梦八十回前最后一位出场人物。由于八十回前后版本的争议,凡《石头记》至八十回结束,王一贴算是曹雪芹原笔原意的最后一人。而这个老道士特别有意思。

【一】
王一贴说白了就是江湖术士,靠着一张嘴吧忽悠人为生。他主持的天齐庙是前朝修建,恢宏壮大,却因为年久失修香火不胜,其中塑像仿佛孤魂野鬼狰狞可怖,这一点就有很多政治隐喻在内,今天不说。王道士无法像清虚观张道士一样尽享尊荣,同样是老道士,他要辛苦的多。贾宝玉病后到天齐庙还愿,老道士陪他闲聊,自然离不开老道士“王一贴”名字由来。
宝玉道:“可是呢,天天只听见你的膏药好,到底治什么病?”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出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其效如神,贴过的便知。”
一贴膏药被老道士夸的堪比神仙药。可看他描述的对症也就是山楂大力丸的功效,“出死肌,生新肉”纯属扯淡了。其实这些都是引子,主要引出贾宝玉的好奇,询问老道士关于医治夏金桂悍妒的“妒妇方”。

【二】
贾宝玉关心夏金桂的嫉妒,可见宝玉心中的博爱精神。夏金桂如此不堪,他却私心想让夏金桂不要如此自贱贱人。天真的希望找一个能够治疗妒忌的药方。实乃笑死人。
王一贴胡诌“妒妇方”之前闹了个乌龙也是好笑。贾宝玉因前夜未睡,困倦难当,令小厮茗烟坐在炕沿上自己靠着。老道士察颜观色以为贾宝玉龙阳之癖不知节制,立马换上一副卖春药的嘴脸令人喷饭。而红楼梦中出场的和尚道士尼姑,就没有一个令人尊崇之人。王道士出场形象同样极其不堪。无怪妙玉曲子说这一群世俗堪比泥淖。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三】
不过,王道士这个老道士还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虽然满嘴市侩,却绝非马道婆、静虚等利欲熏心之辈。贾宝玉询问他疗妒的方法,他并没有趁机顺杆爬讹诈钱财,反倒说起了实话:
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
由此可见王一贴这个老道士,其实很有可爱的一面。做人也有底线,而他随后出具的疗妒汤虽也是扯蛋,但细想却是有大智慧的人生格言。
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认真说起来,疗妒汤是有用的。一个人若真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一件事,认真去做一件事,必然也就不会再有嫉妒之心。而最经典的一句话当是“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这是道家的无为和天人思想。求不得永生,活一个今生自由自在,死后一了百了又有什么孜孜以求?王道士这里讽刺“妒妇”放不开手,明着嘲讽夏金桂,实则点出王熙凤。更是警醒世人,开出一剂处世良方!堪为《好了歌》的世俗药方。
而最后,王一贴更是合盘托出自己的底细,不禁令人为这个老道士叫绝,初识此人不过一个骗子,聊几句就发现很一本正经,最后竟然有大智慧予人!此人太有趣!
“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妙哉,妙哉!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