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311)

一场虚惊以后,刘备回到中军帐,命汉军收复营帐,重整旗鼓。众将一一回营。
庞统得到孔明暗中相助,十分惭愧,带了法正来见刘备。想起昨晚自己的行为也太过分,却又不肯在刘备面前认错,故意装出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心想,要是向刘备一一承认,今后就更无法使刘备信任自己了,反而要带来许多麻烦,永远被他抓住这个话柄。因此上前道:“啊,主公受惊了。”
刘备一见庞统的面,立即升起一股怒火:你这个军师简直太不讲仁德!明明晓得曹操有此之举,却只字不提,还要捉弄我。要不是孔明料事如神,预先命大将来救应,我就会死在这里!跟着你太危险,我迟早要调你回后方去,换孔明进川。
刘备硬把心头之恨压了下去,也装得不介为意,“庞军师亦然受惊了。”
君臣两人实际上已经面和心不和,成见愈加深了,只是不便放在脸上。两人坐定,默而不语。刘备命手下传黄脸汉子和四位头领进见。
却说那黄脸大王杀了徐商,赶往大道接应四个弟兄,恰见黄忠等人将曹军赶杀,他便带了四人回来。听得刘备已安然回到中营,他们也朝这里走来。
正巧手下来传,黄脸便对四人道,四位在外等候片刻,待我去去就来。
他跟了手下到帐上,朝着刘备双膝跪下,“皇叔在上,小人相救来迟,特来拜见!”
刘备见这个大王对自己既恭敬有礼,又言语谦逊,与一般强徒大不相同,心甚爱怜。又感他赤胆相救,忙起身上前搀扶:“啊,壮士少礼。请起。”
“谢皇叔!”黄脸汉子站起身后,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
“昨晚刘备蒙受大难,几乎一死,幸得壮士相救。请教尊姓大名!”
两旁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大王颇有好感,也想结识一下,所以都要听一听他的名字。
“皇叔,小人姓廖,名化,字元俭。”
“你是廖化?”
“正是。”
刘备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好象有人和他谈起过。因此双眼朝这黄脸汉子身上仔细打量了一下,似乎要找出一点可以证实他是廖化的凭据来。
猛然间,刘备明白了:当年二弟云长保皇嫂千里寻兄,在黄河渡口招安了一个黄巾党徒就叫廖化。后来周仓再去找他时,据说被蔡阳烧了草寨,不知去向。要是这个黄脸大王就是当年的廖化,那就是说早已就有君臣之交了。
“备曾闻,当年我家二弟在黄河渡口收下的一个壮士,莫非就是足下?”
“正是小人。”
原来当年廖化投顺了关云长以后,关云长就关照他不要再干这种打家劫舍的没本买卖,等一个月过后来招安他。廖化送走了主人后,又回到山寨,倒果然安守本分。
但时间一长,山上粮食耗尽。正听说蔡阳途经此地,在喽啰们的一再怂恿下,廖化打算再作最后一次的勾当,去抢劫蔡阳的粮草。结果非但吃了败仗,连山寨都给烧光。
廖化一则不敢去见关羽,二则刘备到处飘荡,踪迹不定,难以找到,三则估计到刘备若有展翅之日,必定会夺取西蜀之地作为自己的基业。所以他带了少数喽啰,来到这里。
不料这一带早有强徒在此划地为牢,见廖化从这里经过,就出来翦径,可一个个都不是他的对手,就邀他上山,结为弟兄,拜他为山寨大王。这四个人就是丁立、白寿、赵累、王甫,从此以后成了廖化手下的头领。
廖化遂二次落草为盗。可他并没有忘记关云长的叮嘱,一直在打听刘备在何处安身。昨日下半夜听得山下喊杀之声此起彼落,方才知道刘备就在眼前。因此带了四个头领杀下山来,解了刘备目前之急。
刘备想,这太好了,我家二弟也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今日相遇,那就是自己人了,不必客套了。
刘备又召丁、白、赵、王进见,问了姓名,各叙相敬之意。遂问他们五人以后作何打算。
廖化说,我们早要投奔皇叔,今日相见,便不分离了。不过,我廖化先要去见一见主人,听凭主人发落。赵、王二人也马上附和道,我等亦久闻君侯威名,愿在君侯帐下执鞭随镫。
刘备称赞廖化等人都是讲义气的英雄好汉,一口应承他们的要求。丁立、白寿愿保护刘备入川,刘备当即封他们两人为进川左右先锋,然后命他们五个人换下黄巾装束,顶盔贯甲,全是将军的气概。
廖化恳请刘备把今日之事写成一信,让他带去襄阳见主人。刘备深深懂得关云长的脾气,对言而无信的人最最痛恨。不一会,刘备按照廖化的请求写成一信,吹干墨迹,便交到廖化手中。
廖化谢过刘备,对丁立、白寿道:二位贤弟跟随皇叔进川,要听从将令,忠心报效。我等弟兄过日再会。
再把山上带来的数千弟兄全数交付刘备,然后带了赵累、王甫告辞了刘备和帐上的所有文武,飞身上马,回到山上。
三人到了寨中,收拾了些金银细软,各自打成一个小包,挎在肩上,放一把火,烧了寨穴,表示再也不会到这种地方做强盗了。然后执械上马,沿着山路往襄阳去投关羽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