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情绪的生灭

我今天又一次看见自己面对不同意见时的抗拒情绪,感觉被攻击了,触碰了我的自我敏感点,也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了被害者身份。但这仅仅是我当下的意识感受。是真相吗?未必。

作为一个对情绪觉察很敏锐的人,情绪波动的时候,心是不平静的,如同心悸的感觉。事发之时我并未想清楚原因。如果不是同样敏感之人,也不会觉察到我内心的情绪翻滚。这种洪荒之力袭来,我也只能尽力压制,维持着表面的谈笑风生。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我在尽力疏导,但是依然很难立时见效。

话题是我抛出的,而话题的内容刚好是一个人因为没有遵守群规私发广告被警告,继而引发当事人的抗议,他认为他告知了,所以应该被原谅。但是群里有人要求踢出去,导致事件升级,舌战群儒。最后当事人情绪失控,失态,爆发,默认被害者身份,开始泄愤。最终被踢出群。事件就是这样一个事件。

我想表达什么呢?

就事论事,我认为既然有规则,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规则,你做的时候就要想好后果。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在意。也许大多数人不在意,觉得小事一桩,偶尔为之,有情可原。但并不代表这是所有人的观点。遇见较真儿的,明知故犯,严厉警告,以儆效尤,也属实正常。既然敢做,就要敢当,该接受接受,认识到自己越界在先,或者就干脆发个红包,大度点道个歉,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行为买单。都可以。但是硬是嘴硬,拒不认错,还妄想凭己之力掰过所有人想法,获得认同,结果反而遭到众人的指责,继而被害妄想。这就没意思了。这样思维模式的人很难遇见好人吧。都是别人的错,是他们坏,计较,不讲人情。自己没错。可是没有人必须要大度不计较。公序良俗内,错了就是错了,大家针对的不是你,是你破话规矩的行为,大家维护的也不是你,维护的是好的环境。所以批评指责就是人很难接受的,为什么,习性使然。习性不是一天两天,一直如此。否则他就不会做。习性会因为一件事扭转认知吗?不会。

所以我们说,成年人,不教育,只筛选,因为教育成本太大了。你看这不就典型的案例吗?教育不当,反遭其噬。何必何必,一旦识别(暂时无法被教育),不废话,手起刀落,直接踢。发心为正则百无禁忌。至于她,有悟性的会反思,否则,还得继续遇见类似的事历练。那就是他的事了。各人造业各自了。

但是接话题的人并未抓住我要表达的点,而是讨论起这是一群无聊之人(贴标签),退群为好(自己的惯用做法)。接话题的人身份为同事。泛泛之交。

立时就升起了负面情绪。其实也是我的问题。

当我抛出话题的时候,我认同自己的观点,并未预判也并未准备接纳完全不同的话题方向。再加上自己一下子带入了自己为一群人之一,立时觉得被冒犯冲撞。所以情绪立起。

但是换位思考,对方就是如实表达自己观点,并未有引申之意。她也在表达他认为正确的。也许对方有过此人类似的经历,带入了该人的情绪。你们这群无聊之人,哈哈,可能呀。

既然你抛出话题,那就要接受他人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哪怕你不认同。起码又见识了人种多样性。

至于自己为何在该群,犯不着解释。我的人生不需要和谁解释。与自己利益无关,没有必要因观点不同较真儿,非要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点到为止即可。否则不也进入了以上的怪圈。

不同观点碰撞的价值在于启发和识别。启发智慧,识别自己的卡点。至于认同,不会。不同观点一旦持有,很难通过一次沟通达成一致。也可能永远不会一致。接受客观存在。

如此一想,就释然了。

每个人都在表达他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不就是如此吗。这个世界上就是人种多样化,你不可能只遇见同频的人。你也不可能只和同频的人打交道。

如果视他人为异类,你又何尝不是异类。

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其中便有对他人不控制,不期待。对自己也不执着,自己也是会变的。看见此刻的自己因何开心,因何不开心,观照她。

尤其在人群中,争辩毫无意义,放轻松放轻松,嬉笑怒骂,无形无相,发心为正,百无禁忌,无我无我,你也可以。勉强自己降个维,哈哈,我又自恋了!这点不错,哈哈,自恋!你这个小孩纸!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55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