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不安(100)

                    (一)噩耗

      早晨在犹犹豫豫中穿衣洗漱,还是决定坚持出去逛逛,好习惯不能丢。看着好友的“微信运动”记录,辛劳的姐姐估计已下地干活好久了。常见的“跑友”早早刷着步数,需要好久才能追赶上。一个人的记录引起了我的注意,习惯迟点的她今天有点反常,加之一直想问问她母亲的病情。心里一愣,迅速发出消息。回复是母亲病逝,惊天噩耗,更不幸的是说刚刚埋葬了姨母,同时母亲就……

      节哀。不安的心难道真有感应吗?更不会是凑巧吧。祈祷友母天堂安康。

              (二)走向何方

      昨晚前同事约火锅,欣然赴约,四人的氛围如火锅般炽热。聊同事,聊家庭,侃生活,侃学校而学校内的事永远是扯不远、掏不完的话题。。没有过多的粉饰与八卦,有不满,是羡慕,有愤恨,是同情,有差距,是裂痕……

      曾经的工作单位,人员变化不大,环境变化很大,时常关注着她的发展。不管同事如何评价,应该是各有心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不能以己印象去评判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自己的现状都很悲催,哪敢品论他人“瓦上霜”。

        知彼知己,忧有感悟。毕竟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多少还是存有一些感情的。结合现状,心中有许多不安,久久不能散去。年轻的领导到底在改变什么,传承什么,想干什么?学校的灵魂在哪儿?新时代,新征程,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短视的绣花、无根的改变都是在“践踏”教育的本质,在催眠受教育者。一个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能有一点失误的家长。另一个是胸无点事,自由散漫,谁说谁管的形式主义者。两种人,两种风格,结果也是两种走向,一种是一片骂声,唉声叹气,目中无校。一种是悠哉悠哉,得过且过,胸无目标。这两种无感情、无情怀的管理只能消磨教师的斗志,降低教书育人的效果,将教育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人性是会变的。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在论及中国的国民性时提到的,人性有时会从“看客”变成“共犯”,今日忍气吞声,任劳任怨,明日会不会反目成仇,迎面而击呢?

                    (三)平衡

      管理就是平衡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肖复兴先生在《生命平衡的力量》一文中这样写到,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吃得着高高树枝头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头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是一幅舒展的画卷 。

      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洒脱而潇洒的心态吗?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宠辱不惊的自我平衡的力量吗?如果我们也一样拥有,我们的人生就会过得充实而愉快,而不会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因一时的失意而绝望到底。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生活的事均不会因为我们有何想法而改变,别人的想法你也永远猜不透。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能保持一颗达观的心,坚持正义,去慢慢适应环境。相信,环境会一天天变好的。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55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