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要来更大规模的刺激?
来源: 行业资讯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猜测大刺激政策什么时候能来。市场上已经有人蠢蠢欲动,准备好资金,静等东风。
东风什么时候来,以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这些事情其实都隐藏在经济数据里。
政策和经济的关系,就跟给身体做治疗养护一样。经济数据良好,那政策干预就少一些。经济数据表现不好,政策刺激可能会大一些。
今年却是个特殊的情况,经济复苏的基本面和巨大的外部冲击同时存在。
前两天,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出炉,各项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好转。
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5.4%,不仅超了今年5%的目标,还在去年一季度本身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创了新高。
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各有各的不俗。
受贸易战预期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出现了抢出口的现象。3月的出口增速超预期的达到了12.4%,一季度出口总额以美元计价为8536.7亿元,同比增长5.8%,远超去年一季度1.5%的增速。外需的提前爆发,支撑了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数据。
投资的表现,也比往年好很多。今年1-3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而投资的三大项里,基建投资同比增长了11.5%,竟然达到了双位数的增长。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9.1%,依然维持在高增速的区间里。一直被称为拖后腿的房地产,这次拖后腿的幅度变小了。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同比降了9.9%,商品房的销售额同比同比-2.1,看着是下滑了,但是相比较去年的-17.1%,缩减了太多。
代表消费的社零数据也不错,3月的社零总额同比增长了5.9%,一季度社零总额同比增长了4.6%。受益于以旧换新的政策,耐用消费品如家用电器、通讯用品有了比较大的增加。
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虽然没有特别亮眼,但是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空派,都不能挑出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毛病。不管是从投资、消费还是出口,所有经济的支撑项都在说明一个问题——
经济确实已经走在了复苏的路上。
虽然复苏的动能并不算太强,但是复苏向上的趋势明确了。如果没有4月的关税战这一出,那二季度经济大概率还会沿着复苏的态势向上。
这就是今年经济的复杂之处。
宏观经济是踏上了在复苏的道路。这个复苏来之不易,是我们吃了几年的苦,熬了几年的累,经历过产业的出清金融的去杠杆换来的。
但是在刚刚踏上复苏的路上,就遭遇到了4月的关税战。二季度的经济肯定是要受到关税战的影响。
至于影响多少,这个要看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之后才能定夺。
那现在的情况就是经济复苏的基本面遇到关税战这个外部的狂风暴雨,那这时就需要政策这只有形的手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这也是市场一直在等大刺激的基本逻辑。
但是坦白来说,二季度未必会有政策大刺激的出台。
我们要明白什么叫政策大刺激。政策大刺激不是简单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而是针对当前经济遇到的问题去对症下药,下什么药,下多大的量,这些都跟实际经济遇到的问题,经济数据的强弱很有关系。
为什么我说二季度未必会有政策大刺激呢?
有内外两个原因。
内部的原因在于经济数据的显现上。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很好,在四月份经济数据未出来之前,没有办法用数据评估出来关税战对实体经济造成具体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这一轮的关税战和2018年不一样,博弈力度更强,商品覆盖面更大。我们只能模糊的感觉到会对出口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影响的力度有多大,如何传导到内需,对内需的负向拖累有多强都没法具体确定。
这些只能等待4月份的各项数据出现之后,才能看到一点点端倪。
而且一季度数据的好转,显示出来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依然是十足。政策的出台要考虑各方的因素,既不能过量,也要有力支撑,就需要在有数据支撑的时刻才有。
外部的原因在于这轮关税战的博弈刚刚开始。
这轮关税战的复杂和变化程度远超以往。现在对岸的出招是一天好几个样。特朗普的出招不具有可预测性。
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全球格局的大博弈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能看到,双方的贸易谈判还没有开始,而我们这边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在特朗普90天的暂停关税时间内,关于关税的各项协议都没办法确定下来。也就是说,未来的三个月是外部博弈的不确定性,叠加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在所有事情充满不确性的时刻,不适合搞确定性的大规模刺激。
基于以上的判断,我认为二季度不会有更大规模的刺激。
而二季度对于经济的支撑,可能会在货币政策,而不在大规模的财政政策。
央妈一直在强调择时择机降准降息。很多人都在猜测央妈的这个时和机到底指的什么时刻。
这个时机大概会有两个。
一个是外部带来的时机。比如美联储为了拯救美债的流动性,选择在二季度降了息,那央妈有了降息的空间,也会适时进行降准降息。
另一个是内部需求带来的时机。比如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的紧缺,需要央妈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那为了支撑金融市场流动性,央妈择时进行降准降息。
这两个时机不管是哪个,二季度大概会有央妈的一次择时。
而至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可能二季度不会有。二季度可能有的财政刺激,大概率还是延续今年两会现有的财政刺激进行延续。
今年已经确定的财政刺激已经是不小的力度了。
4%的赤字率,5.66万亿的赤字规模,比去年多了1.6万亿。
1.3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比去年多了3000亿。
4.4万亿的地方专项债,比去年提高了5000亿。
5000亿的特别国债支持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还有5000亿的央企专项债。
以上的财政刺激规模是在考虑面对关税冲击时做的额外补充。就像知道明天要下雨,提前准备好雨伞一样,今年的春天已经做了财政刺激的预留。
那在现有的财政刺激未使用完毕之前,应该不会有新的大规模的额外财政刺激。
可能会让等待二季度大刺激的朋友失望了。
那什么时候可能会有大刺激呢?可能会在三季度,在下半年。
那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在资产端就要注意和政策保持同步,二季度的大A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入场时还是需要谨慎小心。
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未来的政策变化,未来政策会怎么走,出台之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解读。(米筐投资)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56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