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赚钱又怕赔钱?中介机构主动“吹哨”,难在哪?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据浙江证监局官网近日披露,浙江地区一家会计大所主动报告一单审计项目不恰当确认收入以规避退市风险警示。
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鼓励中介机构发挥“吹哨人”作用,进一步压实审计机构“看门人”责任。“吹哨人”制度在提高资本市场审计质量和透明度、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中介机构主动“吹哨”仍不多见,制度实际落地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中介机构需要把握“想赚钱”“怕赔钱”“怕监管”三者之间的“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往往才有“吹哨”的动力和压力。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框架,进一步加大中介机构不履行“看门职责”的违法成本。
鼓励积极“吹哨”
据浙江证监局官网消息,近日,浙江证监局现场督导重点审计机构,鼓励重点机构发挥“吹哨人”作用。该局以辖区1家大所主动报告1单审计项目不恰当确认收入以规避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为例,重点宣贯鼓励审计机构“吹哨人”理念。
3月,浙江证监局召开2024年年报审计监管座谈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高质量完成年报审计工作,及时沟通汇报风险事项,当好资本市场的“吹哨人”。15家会计师事务所的22名质控相关负责人参会。
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均要求审计机构发挥“吹哨人”作用。贵州证监局在2024年年报审计监管会议中强调,及时发现、主动报告公司财务造假线索,发挥好“吹哨人”作用,不把应尽的责任推给市场和专业能力有限的投资者。山西证监局在2024年年报监管工作会议上,亦要求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敢于“吹哨”。
近几年,资本市场“吹哨人”制度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完善“吹哨人”制度;2月,证监会表示,多渠道识别造假线索,特别是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吹哨人”的作用。2024年6月,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透露,证监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
“吹哨人”制度在提高审计质量和透明度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鼓励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士在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或不正当操作时,主动向监管机构报告,这对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浙江地区出现的案例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即能够揭露潜在的问题并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种机制有助于提升市场信任度,并促使企业更加严格地遵守财务报告标准。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督促审计机构发挥“吹哨人”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职责”,对警示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多重难关待解
审计机构及时发现、主动报告公司财务造假线索,发挥好“吹哨人”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监管层也考虑配套激励机制,保护“吹哨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机构主动“吹哨”的积极性。
尽管“吹哨人”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认可,但其落实仍面临一些挑战。厉健表示,中介机构“想赚钱”“怕赔钱”“怕监管”,这三者之间“度”的把握比较难。
厉健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作为中介机构的“甲方”,中介机构通常不愿意得罪和失去这样的大客户,尤其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中介机构才有“吹哨”的动力和压力。例如,上市公司涉嫌证券虚假陈述,今后可能面临成百上千投资者索赔,中介机构担心因未勤勉尽责,成为同案被告并承担巨额连带责任,才可能“勇于”吹哨。
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不断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中介机构如果没有勤勉尽责,可能面临警告、罚款、停业等严重后果。
“落实的主要难点包括文化障碍、对报复的恐惧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余丰慧谈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揭发同事或客户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忠;担心被报复也是许多人不愿成为“吹哨人”的原因。
厉健建议,必须进一步加大中介机构不履行“看门职责”的违法成本(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吹哨人”制度才能得到全面施行。如果中介机构不“吹哨”可能获得的收益大于违法成本,则“吹哨人”制度施行难度很大。
“为促进这一制度的实施,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框架,确保‘吹哨人’的安全,并设立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人站出来。”余丰慧建议,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一种开放和支持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克服当前的障碍,使“吹哨人”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