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浮雕文化建设新地标金兰园林景观以艺术浮雕赋能钢四小校园文化建设
由金兰园林景观公司设计建设的包头市钢铁大街第四小学校门浮雕墙总长度达22.8米、高度3.0米的镂空浮雕墙,以精湛的手工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该校校门口的文化地标,生动诠释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展现了新时代校园美育建设的新成果。

专业设计: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理念交融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金兰园林景观团队秉持"一校一品"的设计原则,将泥塑手工制作与玻璃钢翻模工艺创新结合,采用镂空浮雕形式增强空间层次感,后期仿铜效果处理则赋予作品古朴厚重的文化气质。左侧浮雕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为主题,通过教学楼主体、书本造型、学生植树场景等元素,构建出"知识生长"的视觉叙事。设计师巧妙运用南飞雁阵的动态线条与祥云纹样,既打破建筑形体的静态感,又以树苗贯穿画面的设计语言,隐喻教育的持续生长性。
右侧浮雕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位置设置执"知识火炬"的敬礼学生群像,与右侧孔子形象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特别将"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以立体文字呈现,配合左侧校徽与奋斗雕塑,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价值链接。整体设计通过小树苗的连续性视觉符号,将两个主题板块有机统一,形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深层隐喻。

小学浮雕文化建设(图2)
技术突破:三维艺术赋能空间美学
项目团队在技术实现上攻克多项工艺难点。针对北方严寒气候特性,选用高密度玻璃钢基材,通过7道仿铜着色工艺确保色泽稳定性;镂空部分采用参数化建模预判结构应力,使3.0米高墙体的镂空率达到40%仍保持优异抗风性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泥塑阶段由非遗传承人朱大师带队制作,在人物表情、衣纹动态等细节处保留手工温度,最终成品既具备公共艺术的视觉张力,又承载着手工艺术的独特质感。

小学浮雕文化建设(图3)
校企协同:打造文化育人新范式
"这组浮雕是教育理念的立体化呈现。"项目负责人介绍,在设计沟通阶段,金兰团队与刘校长带领的校方工作组进行了12轮方案研讨,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具象艺术符号。例如左侧植树场景源自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书本造型的倾斜角度经过力学测算与教育学者的视知觉研究,确保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这种深度协作模式,使艺术作品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项目落成后,浮雕墙迅速成为师生家长的热门"打卡点"。校方表示,这不仅是美育空间的建设,更构建了"可触摸的思想课堂",学生通过观察浮雕细节理解生命教育、生态理念和文化传承,实现了环境育人功能的立体化延伸。

小学浮雕文化建设(图4)
行业标杆: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文教空间
此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金兰园林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技术体系日趋成熟。公司近年深耕教育空间艺术化领域,已形成从文化诊断、符号提炼到艺术呈现的完整解决方案。此次采用的"传统工艺+现代材料+教育叙事"三位一体模式,为北方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样本,相关技术标准已被纳入校园环境建设指导手册。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校园环境的文化赋能价值日益凸显。金兰园林景观此次打造的不仅是一组浮雕作品,更是以艺术语言书写教育理想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树立了公共艺术介入文教空间的新标杆。未来,这种将地域文化、办学特色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的设计理念,或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