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悟子了得
“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各版本教材都有涉及。我也曾听过不同老师讲的“植树问题”,有收获也有疑问,有些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内化,也有些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 变成了“疑难杂症”。今天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2.0“植树问题”,我由衷中的佩服俞老师用一颗专家的心去设计课例,真正做到埋下一棵优良的种子,待它吸收日月之精华,来日长成参天大树。
“植树问题”很多时候是整现学习材材料,引导观察分析“棵数”马“段数”关系的三种情况,然后小结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两头都种,棵数二段数+1;两头都不种,棵数二段数-1;一头种一头不种,棵数二段数,然后将此公式模型应用实际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会背公式,但不会应用,我们常常把原因归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看到讲过很多遍的题依然错,很生气,也很纠结,该怎么教呢?
读了前老师的且听师傅论道,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植对问题”原是平均分与对平均分的应用。俞老师出示了两个问题①:20米路,每5米一段,一共分了几段?②20米路,每5米种一棵树,一共种几棵树?由学生解答,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而不用加法、减法、乘法呢?孩子们说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俞老师追问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问题①是求段,问题②是求点,让学生理解段与点的关系,因为树是种在点上的。一条线段2个点,2条线段3个点,3条线段4个点……,点比段数多1,孩子们在简单、欢快的气氛下理解了棵数二段数+1。俞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朋友领了5棵树苗,结果又还回来一棵,为什么?一个小朋友领了5棵树苗,还回来2棵,为什么呢?俞老师幽默的话语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毫无压力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懂了就会了,会了就通了,通了就没有为难情绪了,不为难了就喜欢了,喜欢了就……
俞老师的课没有花样,一支粉笔走天下,他用专家的思维设计自己的课堂,用自己丰厚的学识托起课堂的厚度,知识的宽厚学生浓厚的兴趣。用童心、童眼、童言丰厚课堂的欢声笑语,在玩中学会了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视野,悄悄埋下“饱满”的种子,悄悄汲取智慧的养分慢慢长大、长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