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卷 诊要经终论篇之 冬刺春分

品读经典: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刺中肝,五日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

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参考译文: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常梦见怪异的事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证。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使人常常作渴。

凡于胸腹之间用针刺,必须注意避免刺伤了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经气环身一周便死;假如中伤了肝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脾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肾脏,七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肺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隔膜的,皆为伤中,当时病虽然似乎好些,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

刺胸腹注意避免中伤五脏,主要是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等处,应该避开;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了。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单布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样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

在用针刺治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安静严肃,以候其气;如刺脓肿的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血;如刺经脉的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一般规矩。

读书笔记:

本段总结冬季误刺的病理后果,并系统阐述针刺胸腹部的禁忌与操作规范,提出“避五脏”的核心原则及“刺针必肃”的技术要求,体现中医“针刺有度,生死攸关”的临床伦理与“形神并重”的诊疗智慧。

“形神共护”的医学伦理,针刺需兼顾形体安全,避五脏与神志调护,避误刺致神乱,体现“人命至重”的医德观。 

“气机枢纽”的解剖认知,古代虽无现代解剖学,但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膈为气机之枢”,与现代膈肌的呼吸、循环功能相合。“肃静进针”的技术哲学,“刺针必肃”要求医者专注沉稳。 

本段以“避五脏”为铁律,构建了针刺疗法的安全框架,以患者生命为本,严守操作禁忌;规范流程,肃静精准;误刺伤形,逆从决死生。 

其思想不仅为传统针刺确立“生死红线”,更为现代介入医学,如穿刺活检、穴位埋线,提供了“以慎为纲”的操作哲学,尤其在医疗安全与法律意识强化的今天,重释“刺之道”更具警示与指导意义。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60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