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价格治理机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其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也深刻影响着民生福祉。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信号如同资源配置的 “指挥棒”,其灵敏可信程度直接决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只有当价格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时,资源才能实现高效配置。过去,一些领域存在价格扭曲现象,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例如,在部分能源资源领域,价格未能完全市场化,使得资源的开采、利用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就是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破各种市场壁垒,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将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为例,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该领域聚集,加速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适应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当前我国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仍相对不足。一方面,影响生产成本的资源能源价格机制未完全理顺,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一些制造业中,能源成本占比较高,不合理的能源价格使得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部分领域定价和服务标准规范性不足,市场上存在着价格欺诈、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通过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利用价格信号引导经营主体提升供给质量、丰富消费业态,能够更好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在养老服务领域,合理的价格引导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关系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需要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价格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能够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在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时,通过有效的价格调控机制,可以稳定国内相关商品的价格,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居民的生活稳定。同时,合理的价格机制还能保障安全稳定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例如,在粮食、能源等重要物资的供应上,完善的价格治理机制可以激励生产者增加供给,确保市场供应充足,避免出现价格大幅波动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价格调控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 97.5% 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 1.6% 左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还基本建立了以 “准许成本 + 合理收益” 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搭建起科学定价的 “四梁八柱”。这些成果为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 “四个机制” 和 “一个基础” 为核心,构建了我国价格治理的新框架。
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一环。能源资源领域的价格市场化改革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意见》针对这一领域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将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电力生产和使用效率。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引导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推动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推进油气、煤炭等重要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将加快相关商品市场体系的完善,为价格的合理形成提供更坚实的市场基础。废止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价格政策,加强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监管等措施,将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价格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更准确地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
创新重点领域价格引导机制至关重要。农业、能源、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公共数据等领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其价格治理具有特殊性。在农业领域,健全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农资、灌溉等农业生产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既能稳定重要农产品价格,又能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能源领域,建立健全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等措施,将增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协同性,推动能源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公用事业领域,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边界,健全价格机制,能够提升供给质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公办养老、托育、医疗机构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等措施,体现了对民生的保障,同时也为多层次的服务供给提供了价格参考。在公共数据领域,建立健全数据市场规则,制定公共数据价格政策,分类明确公共数据产品收费条件等措施,将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动力源。
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是稳定物价的重要保障。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需要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合理确定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强化宏观调控导向作用,加强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能够提升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从生产、供应、储备、销售等全链条入手,稳生产、优供给、强储备、畅流通,是稳定预期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在价格调控的充分考虑民生因素,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保障。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商品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等措施,能够有效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包括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在内的多元治理模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将增强价格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是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重要支撑。有效的价格治理离不开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成本调查监审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健全覆盖国内外、产供销、期现货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完善价格信息发布,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价格动态,为价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价格信号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能够深入了解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构成,为合理定价提供坚实基础。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政府定价等规章制度,动态修订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等措施,将增强价格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使价格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健全 “四个机制”、强化 “一个基础”,能够构建起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福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