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叠加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重塑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抓科技创新,筑牢发展根基。科技创新是源头活水。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贯穿始终。从基础研究的理论突破,到应用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再到实际生产场景的广泛应用,每一步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一方面,通过基础研究打牢产业创新的地基,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升级到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突破,从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运行到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在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持续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应用研究创新,将特定科技创新成果与具体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相衔接,直接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革,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促产业融合,拓宽发展空间。产业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天津理工大学通过“成果所有权+技术入股”模式,推动镁合金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湖南高校技术合同额同比增长超100%;美团机器人研究院与高校联合攻关,推动无人机技术落地应用;科大国盾攻克稀释制冷机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形成量子科技产业集群,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重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研究所要快速响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汇聚战略科学家、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