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主要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等。

读梁实秋,像在冬夜围炉烤火。这位被贴上"闲适派"标签的文人,用半生烟火慢炖了一锅老汤,锅里沸腾着人生的智慧。

他谈吃堪称一绝。当别人把"舌尖上的中国"写成饕餮盛宴时,他偏要写北平街头"豆汁儿配焦圈"的市井风情,写"想吃而不得"时喉咙里翻涌的馋虫。在《雅舍谈吃》里,一碗打卤面能搅动半城风雨,半块绿豆糕藏着半世乡愁。这哪里是在写食物?分明是用筷子尖蘸着人间百态,在粗瓷大碗里勾勒出世道人心的清明上河图。你看他写"俭省艰难尝到的快乐最有滋味",便知这位"馋人"早已参透欲望的本质:人生至乐不在餍足,恰在那将得未得的期待里。

最动人的是梁实秋对孤独的吟咏。当世人把寂寞当作洪水猛兽,他却说"寂寞是一种清福"。深夜听雨也好,陋巷观云也罢,这位总在文字里留半扇柴扉的作家,教会我们在喧嚣中开辟"心远地自偏"的桃源,把琐碎日常过成山水长卷。当我们在浮躁的时代焦虑内耗时,他提醒我们"快乐不过是内心清静湛然"。

原文摘录: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雅舍小品》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雅舍小品》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送行》

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雅舍谈吃》

俭省的艰难的尝到的快乐,永远是最有滋味,凡是容易的平常的总要渐渐变成淡薄无味。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我常幻想着“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

——《我的人生哲学》

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心守一事去生活》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闲暇处才是生活》

人是永远不知足的。无客时嫌岑寂,有客时嫌烦嚣,客走后扫地抹桌又另有一番冷落空虚之感。

——《客》

内心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

——《人生不过如此》

真正的理想伴侣是不易得的,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

——《梁实秋散文》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和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梁实秋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65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