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有用的
班上有个孩子,重度抑郁,就住在我家后面的楼里,奶奶在陪她。爸妈很少过来,妈妈的工作在县里,常年不在身边。
读书期间,专门为孩子在学校院子里租房子陪读,想来家境不差,父母也是关心孩子的。
我常常可以看到奶奶很细心,就在一个院里,上学时,就陪着孩子,一直走到进教学区的大门;放学时,就等在大门口,帮她背书包。
但是,我觉得还是很遗憾:爸妈为什么不能多陪陪孩子?
可能爸妈会觉得他们来,也无计可施,无事可做,因为照顾孩子的事儿,奶奶都代劳了。
我甚至可以想见他们之间可能有这样的对话:
“孩子,我来陪你,好吗?”
“你来干嘛?来了,我也就这样!不用你来!”
……
你来,真的是无用的吗?
心理学家赵昱鲲提出一个概念——“时间的礼物”,他说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很不错了,缺的不是东西,而是时间,也就是拿出你最珍贵的时间,作为礼物送给对方。也许是精心做一个手工,也许是手写一封长信,也许是下厨做一顿大餐,也许干脆就是陪伴对方打麻将、看电影、出去旅游。他给80岁的姨夫过生日,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带着儿子陪他打牌。
儿歌也不也唱着“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吗?
陪一陪,抱一抱,有什么用?
可能什么作用也没有,至少你看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是你能说这不重要吗?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30多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繁重,既要接送儿子,又要照顾寡居的母亲,看似根本没有办法兼顾。他干脆就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让母亲住进去。吃饭时间,他就到妈妈那里去。有时候他很忙,就在屋里办公,妈妈就在一旁洗菜做饭。有时候能聊两句,有时候就只是各做各的。有时候两人一起吃饭,有时候也不吃。但是,他获得了一种宁静,母亲也得到了亲情的滋养。
我觉得这就是陪伴的力量,也是“时间的礼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