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me| 揭秘IBD患者肠道病毒组特征
文献链接:Gut vir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es cross-population viral signatures for infammatory bowel disease
发表期刊:《Microbiome》
影响因子:19.4
时间:2024年7月
最终发现:139种差异富集的病毒标志物:
- 感染 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肠球菌B、链球菌和韦永氏球菌属的噬菌体升高,
- 感染 普雷沃氏菌、鲁米诺克氏菌E、双歧杆菌和布劳氏菌属的噬菌体在IBD中降低
UHGG 用于 宿主与病毒匹配预测
1. 实验设计
71例 IBD 患者(15 Crohn’s disease + 56 ulcerative colitis)
77 例健康人群(对照)
取样类型:粪便
实验类型:VLP metagenomes + Bulk metagenomes
宏病毒组学(Viral Metagenomics) 是宏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是在宏基因组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病毒自身的特点,如应用特殊方法把特定环境中所有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分开,然后提取的病毒核酸,用高通量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测序(VLP metagenomes),也可以不进行病毒与微生物分离并提取核酸进行测序(Bulk metagenomes),最后将测序结果与现有的核酸文库进行比对,并运用软件分析处理后最终得到研究样品中病毒群落的组成信息。(作者使用了以上两者)
2. 肠道病毒组测序和病毒基因组组装

3. IB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真核和原核病毒多样性
4. IBD相关的肠道病毒组成

5. IBD 相关病毒标志物识别
确定了139个vOTU,这些vOTU在疾病组和对照组表现出一致的丰度上的显著差异。
基于 综合统一人类胃肠道基因组(UHGG) 进行了病毒宿主预测 (该集合包含 4644种肠道原核生物)

6.此次研究的 IBD 病毒标志物普遍出现在全球的临床队列中

7. 定植IBD相关病毒到结肠炎小鼠(验证性实验)

后记 (方法局限性)
- VLP可能优先捕获宿主细胞外的自由漂浮病毒,而Bulk metagenomes 则更大比例得捕捉细胞内病毒。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在IBD患者的肠道中,原核细胞裂解的发生频率更高。
- VLPs中潜在杂质的存在是本研究的一个局限。这些杂质包括大糖蛋白分子、脂蛋白分子、外膜囊泡、细菌碎片、真菌碎片,甚至微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游离核酸,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1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