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文化之笔 绘华夏复兴宏图
在时代的浩浩汤汤中,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4月16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这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在文化建设的征程中奋勇前行。深入学习领会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紧握“传承之笔”,饱蘸历史浓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古老的甲骨文到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从诗词歌赋到传统技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在工作中,我们要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这些文化瑰宝。博物馆工作者精心修复文物,让古老的器物重焕生机;非遗传承人坚守技艺,将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就像故宫文创,巧妙地将故宫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让沉睡在博物院的文物走进大众生活,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承中汲取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创新之笔”,勾勒时代新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信息时代,文化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以短视频平台为例,许多创作者利用新媒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创作出了大量新颖有趣的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文化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5G、VR 等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魅力。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以创新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时代的画布上勾勒出绚丽多彩的文化新貌。
运用“惠民之笔”,书写幸福篇章。文化强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从城市的图书馆、文化馆,到乡村的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的阳光普照大地。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只有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文化强国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挥动“交流之笔”,绘就世界画卷。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互鉴日益频繁。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展现独特魅力。从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落地生根,到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中国文化正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我们在对外交流工作中,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比如,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中国传统技艺、介绍中国发展成就,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力量。
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加快建设文化强国》重要文章为指引,紧握传承、创新、惠民、交流之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心用情描绘文化强国的壮美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