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 | 想为岳飞报仇的人有很多,他为何偏要拉上张宪陪葬?
文/王玄陵
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
张宪,历史上实有其人,确实是陪着岳飞一起死的。
但,说岳飞将他诱骗到临安,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笔者不了解《宋史》,我们也不谈历史,只谈小说。
一
岳飞临死以前,念念不忘将张宪、岳云骗到临安,为他陪葬,这显然是从《水浒传》中学来的。
宋江临死以前,特意骗李逵喝下毒酒,为他陪葬,是生怕李逵为他报仇,破坏了他好不容易换来的忠义之名。
岳飞骗张宪,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但这两者之间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宋江“带走”李逵,你可以说他是自私,但不能说他的顾虑没有道理。
如果知道宋江被害死,李逵百分之百是要为他报仇的,他一造反,不见得能掀起什么大浪,但肯定会败坏宋江的名声,这仅仅是其一。
李逵如果造反,不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事情。
因为凭李逵的实力,想要清君侧,诛杀蔡京、高俅这样的奸臣,是绝对不可能的。充其量就是在润州闹腾一番,然后被扑灭绞杀,不管是对宋江还是对朝廷,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所以,牺牲他一个,成全你我他,宋江“带走”他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但张宪就不一样了。
首先,张宪不仅仅是岳家军的将领,更是大宋朝的忠臣,他的父亲张所是前金陵大元帅,他加入岳家军是为了报国,而且他又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高级将领。
害了他,能不能为岳飞保住清名且不说,但为国害贤却是肯定的。
张宪的年龄比较小,如果他没有被害死的话,后来跟着岳雷扫北,无疑会给岳雷增加一名实力战将。
然而,岳飞却莫名其妙的把他给害死了。
二
之所以会说“莫名其妙”,是因为逻辑上不成立。
宋江拉着李逵陪葬,是因为李逵是他的超级马仔,对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对他个人绝对忠诚,却从不将朝廷法度放在心上。
这样一个人,替宋江报仇的概率是极高的。
正因为对李逵有着足够的了解,他才敢断定李逵会重新造反,如果仅仅是猜测,那宋江也未免太不是个东西了。
但反过来再看岳飞,他又凭什么认定,张宪就一定会用公然反叛的方式替他报仇呢?
要知道,张宪不是李逵,他是一个有背景、有身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行事稳重,富有智慧,且对朝廷有着相当的敬畏之心。
这样的人,即便是要为岳飞报仇,也很有可能会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比如用计策或者是暗杀。
如果仅仅是有报仇的心思,岳飞就要拉他陪葬,这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
再者说了,岳飞的结拜兄弟有十几个,被他视为心腹的也有好几个,牛皋、施全、余化龙、何元庆这些人,无一不会替他报仇,岳飞为什么偏偏要盯着张宪不放呢?
如果仅从《说岳》来看,岳飞对张宪谈不上有多大的恩情,远没到能让岳飞坚定的认为张宪一定会反叛的程度。
小说中表现两人关系的情形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金陵失陷以后,赵构君臣八人不知去向,岳飞惊惧之间,拔剑就要自刎,是身边的张宪、施全上前抱住;
第二次是攻打九龙山之时,岳飞与杨再兴交战过后,退到后营之时,有岳云、张宪两个人在两边侍立。
通过这两处描写,我们隐约可以看出,岳飞与张宪的关系比较亲近,张宪对岳飞的感情也比较深厚。
但还是那句话,这种模糊的亲近关系,不足以让岳飞得出上述的判断,更不足以证明张宪的唯一性。
事实证明,甘愿为岳飞死的人有很多,甘愿为他造反的人就更多了,他为何偏偏只选择了张宪?
三
岳飞前往临安之时,特意嘱咐岳云,让他同张宪一起回家,看看母亲。
岳飞受刑濒死之际,大声喊道:
“我死之后,岳云、张宪这两个孩儿,不要坏了我的忠名方好!”
通过这两处描写可以看出,岳飞是将张宪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岳飞之所以专挑他们两个来陪葬,显然是把岳云、张宪相提并论,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替自己报仇,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不管是从历史还是小说中来看,这种关系都显得有些突兀。
作者对二人“亲如父子”的这种描写,缺乏起码的铺垫或暗示。很显然,对于二人的这种“父子关系”,钱彩的描写存在疏漏。
所以,刘兰芳在评书当中,加入了张宪与岳飞之女岳孝娥的恋情,算是弥补了上述这个疏漏。
当然了,这样的补充,与《说岳》原著多少是有些矛盾的。
对于这些,我们存而不论,只是暂且认同岳飞与张宪的这种“父子关系”。
作者进行这样的情节安排时,必然是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史实,因为在历史上,张宪、岳云就是与岳飞一同遇害的。
但问题在于,张宪、岳云是被奸臣骗到了临安,作者在改编的时候,为什么把奸臣换成了岳某呢?
作者这样安排,必然是有他表达观点的用意在里面。
四
其实道理很简单。
以小说的情节而论,岳某之所以拉着岳云、张宪陪葬,是怕他们造反报仇。
换句话说,只要被岳某拉着陪葬的人,都是被他认定一定会造反报仇的人。
再换句话说,在岳某的认知当中,只要岳云、张宪被他“带走”了,就不会有别人再替他报仇。
以上,是唯一合理的逻辑,也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岳飞的眼中,像牛皋、施全、余化龙、何元庆这些人,是不会愿意舍命为他报仇的。
没错,这就是《说岳》中的岳飞。
《说岳》中的岳某在人情方面是很凉薄的,他虽然结拜了很多异姓兄弟,但这仅仅是他实现“封侯之志”的手段而已。他没有当真,他以为别人也不会当真。
岳家军五十多位主要将领中,他真正相信的只有岳飞、张宪两人,这也就是他执意要将二人“带走”的原因。
除了这两个人以外,被他视作心腹的将领,只有汤怀、施全、牛皋这三个庸才,正因为他们平庸,所以岳某才对他们放心。
除了以上的五个人以外,真正受到岳某重用的,也只有杨再兴、余化龙、何元庆这区区三人而已,由于他们的实力很强,岳某对他们也是既用又防。
岳飞想不到,这些本着实用主义提拔的将领们,到最后却个个为他舍命而死。
当然,同样被他看错的,还有王横和张保,张保触壁而死的时候,岳飞啧啧称叹“好张保”,显然张保的行为已经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就是作者隐藏在故事背后对岳飞“寓贬于褒”的真正态度。
体会不到这些,《说岳》就只是一部很烂的小说。
再次声明:本文基于小说《说岳全传》创作,与历史无关!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38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