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新采194:奔丧·“丧”缘何是人伦大务

《礼记》新采194:奔丧·“丧”缘何是人伦大务

关于“丧”,《论语》中多次提及,归结起来其大意无外乎三层。

在回应林放关于“礼之本”的提问时,孔子讲:“丧,与其易也,宁戚。”意思是说,就丧事而言,与其办得风风光光、妥帖周备,不如极尽哀戚之情。也就是说,在孔子时代,人们对待丧事,更为关注它是不是风光、妥帖、周备。单纯从教化人而言,这个追求已经可以了。但要真论到“慎终追远”,论道极尽人伦之本,讲到人的情绪、情感,仅仅做到风光、妥帖、周备是不够的。只要能真正索道极尽生者的哀戚之情,哪怕不拿么风光,不拿么妥帖,不拿么周备也是好的。所以,孔子在另外的场合讲到“临丧不哀”这种情况“我”是看不下去的,其间没有什么可观之处。

关于“丧”,孔子除了重视、强调哀戚之情的充分表达,还特别重视感情的真诚。弟子们描述孔子,在同有丧事在身的人旁边吃饭时,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是最重视专注的,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老人家最反对三心二意,“食不语,寝不语”的规训就是他的“发明”。为什么吃饭却不能吃饱,只有一个原因——与“有丧者”共通了哀戚之情——死了爹妈时,哪个做子女的还能吃得下饭呢?弟子们还描述的老师“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只有真正投入了哀戚之情,极尽了哀戚之情后,才无法切换到高声放歌的快乐状态。

在丧事上,孔子还特别强调“人之为人”的义务。他讲:“出则事公卿,入则是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与我哉。”他认为“事公卿”、“事父兄”、勉力于丧事、不为酒困四件事是人以为人的基本要求,对于他而言,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对于多数人而言,做到这些也不应该有太大的难度。尽心尽力去办丧事,竭尽所能为他人襄理丧事,这件事同在外“事公卿”、在家“事父兄”一样,是生而为人在社会层面应尽的基本义务。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讲:“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人人勉力于丧事,将之作为公共事务、社会责任去担纲,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勉励。《论语·乡党篇》中,甚至将“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作为一种社会风尚来倡导。朋友过世,没有亲属负责敛埋,不能正常归葬,作为朋友要主动站出来说“丧事由我来料理”。这样做即便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是值得高度赞许的。

《礼记·奔丧》之所以设置专门章节讨论“奔丧”之礼,说到底便是在重申孔子所强调的极尽哀戚、真情真诚和人在丧事上的社会责任。古人的做法,虽然繁琐了一些,但对于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而言,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古胜于今之善,虽古不可不勉力学习。今胜于古之善,而今不可不思传承发扬!

(一)原文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绖于序东,绞带。反位,拜宾成踊,送宾,反位;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阖门,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

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无变也。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免绖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成踊;于三哭,犹括发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为母所以异于父者,壹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齐衰以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免麻于东方,即位,与主人哭成踊,袭。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宾有后至者,拜之如初。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又哭,免袒成踊;于三哭,犹免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拜宾送宾如初。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东括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遂除,于家不哭。主人之待之也,无变于服,与之哭,不踊。自齐衰以下,所以异者,免麻。

凡为位,非亲丧,齐衰以下,皆即位哭尽哀,而东免绖,即位,袒、成踊、袭,拜宾反位,哭成踊,送宾反位,相者告就次。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哭止。相者告事毕。成服拜宾。若所为位家远,则成服而往。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哭父之党于庙;母妻之党于寝;师于庙门外;朋友于寝门外;所识于野张帷。凡为位不奠。哭天子九,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大夫哭诸侯,不敢拜宾。诸臣在他国,为位而哭,不敢拜宾。与诸侯为兄弟,亦为位而哭。凡为位者壹袒。所识者吊,先哭于家而后之墓,皆为之成踊,从主人北面而踊。凡丧,父在父为主;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丧。亲同,长者主之;不同,亲者主之。闻远兄弟之丧,既除丧而后闻丧,免袒成踊,拜宾则尚左手。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凡奔丧,有大夫至,袒,拜之,成踊而后袭;于士,袭而后拜之。

(二)白话试译

奔丧之礼:听闻到亲人去世的消息,以哭声回应报丧者,极尽哀伤之情;询问亲人去世时的情形,再次痛哭,极尽哀伤之情。然后启程奔丧,因急事而日行百里者,不在夜间赶路。只有在为父母奔丧时,才可以在天还没亮星星还在的时候就出发,到太阳落山繁星满天时才停下休息。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当时不能马上出发奔丧,事情告一段落后马上穿好丧服,而后启程奔丧。在经过其他国家到达本国边境时,要痛哭以表达哀伤,极尽哀情而后止哭。哭丧的时候要避开热闹的集市和朝廷等公众场合。望见国境时哀然而哭。

到达家中后,从门的左边进入,从西边的台阶登上堂,在灵柩东边,面向西坐下,极尽哀情。然后把头发束起来,袒露左臂,走下堂到东边的位置站定,面向西哭泣,行顿足之礼(踊)。接着在东墙根的地方穿好衣服,系上丧服中的麻绖带,系上绞带。回到原来的位置,向前来吊唁的宾客行拜礼,再行顿足之礼,然后送宾客出门,之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有宾客在后面才到,也要向他行拜礼,再行顿足之礼,送宾客的礼仪都和之前一样。家中的主人和兄弟都要出门,出门后就停止哭泣;关上大门,赞礼的人会告知大家到守丧的住所去。在第二次哭丧(朝夕哭)的时候,要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在第三次哭丧的时候,同样要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三天后,穿上正式的丧服,这时拜谢宾客、送别宾客的礼仪也都和之前一样。

如果奔丧的人不是丧主,那么就由丧主来代替他向宾客行拜礼和送别宾客。奔丧的人如果是服齐衰以下丧服的亲属,进入家门后从左边进入,在庭院中间面向北极尽哀情,在东墙根的地方戴上免(一种丧冠)、穿上麻服,站定位置后袒露左臂,和丧主一起哭泣并行顿足之礼。在第二次哭丧和第三次哭丧的时候,都要戴上免、袒露左臂。如果有宾客来,就由丧主向宾客行拜礼、送别宾客。家中的男子和女子接待这些奔丧者,都和早晚哭丧时的礼仪一样,站立的位置也不变。

为母亲奔丧时,面向西极尽哀情,束发、袒露左臂,走下堂到东边的位置站定,面向西哭泣,行顿足之礼。然后在东墙根的地方穿好衣服,戴上免、系上麻绖带,拜谢宾客、送别宾客,这些礼仪都和为父亲奔丧时一样,只是在第二次哭丧的时候不需要束发。女子奔丧,从东边的台阶登上堂,在灵柩东边,面向西坐下,尽情痛哭;然后在东边把头发挽成髽(一种丧髻),站定位置,和丧主轮流行顿足之礼。

奔丧的人如果没能赶上殡殓,就要先到墓地去,面向北坐下,极尽哀情。丧主接待他时,在墓地的左边站定位置,女子在墓地的右边站定,行顿足之礼,尽情痛哭后束发,到东边站在丧主的位置上,系上麻绖带和绞带,哭泣并行顿足之礼,向宾客行拜礼,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行顿足之礼,赞礼的人宣告事情结束。接着戴上丧冠回家,从门的左边进入,面向北尽情痛哭,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到东边站定位置,向宾客行拜礼,行顿足之礼。宾客出门,丧主拜送;如果有宾客在后面才到,也要向他行拜礼、行顿足之礼;送别宾客的礼仪和之前一样。家中的各位主人和兄弟都出门,出门后就停止哭泣,赞礼的人告知大家到守丧的住所去。在第二次哭丧的时候,束发、行顿足之礼;在第三次哭丧的时候,同样束发、行顿足之礼。三天后穿上正式的丧服,在第五次哭丧的时候,赞礼的人宣告事情结束。为母亲奔丧和为父亲奔丧不同的地方在于,只为母亲奔丧时只束发一次,其余时候都戴免直到丧事结束,其他方面的礼仪都和为父亲奔丧一样。

服齐衰以下丧服的亲属如果没能赶上殡殓,要先到墓地去,面向西尽情痛哭,在东边戴上免,穿上麻服,站定位置,和丧主一起哭泣并行顿足之礼,然后穿好衣服。如果有宾客来,就由丧主向宾客行拜礼、送别宾客;如果有宾客在后面才到,行拜礼的礼仪和之前一样。赞礼的人宣告事情结束。接着戴上丧冠回家,从门的左边进入,面向北尽情痛哭,戴上免、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到东边站定位置,向宾客行拜礼,行顿足之礼,宾客出门,丧主拜送。在第二次哭丧的时候,戴上免、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在第三次哭丧的时候,同样戴上免、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三天后穿上正式的丧服,在第五次哭丧的时候,赞礼的人宣告事情结束。

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却不能去奔丧,要尽情痛哭;询问亲人去世的情形,再次痛哭,充分抒发内心的悲痛。然后设置灵位,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穿好衣服,系上麻绖带和绞带,站定位置,向宾客行拜礼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再行顿足之礼。宾客出门,主人在门外拜送,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有宾客在后面才到,向他行拜礼、行顿足之礼,送别宾客的礼仪和之前一样。在第二次哭丧的时候,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在第三次哭丧的时候,同样束发、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三天后穿上正式的丧服,在第五次哭丧的时候,拜谢宾客、送别宾客的礼仪和之前一样。如果是在丧期结束后才回家,那就先到墓地去,痛哭并行顿足之礼,在东边束发、袒露左臂、系上麻绖带,向宾客行拜礼,行顿足之礼,送别宾客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再次痛哭,充分抒发哀伤之情,然后除去丧服,回到家中就不再哭泣。丧主接待他时,不需要更换丧服,和他一起哭泣,但不行顿足之礼。服齐衰以下丧服的亲属,和上面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要戴上免、穿上麻服。

凡是设置灵位的,如果不是为父母奔丧,而是服齐衰以下丧服的亲属,都要站定位置尽情痛哭,然后到东边戴上免、系上麻绖带,站定位置,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穿好衣服,向宾客行拜礼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哭泣并行顿足之礼,送别宾客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赞礼的人告知大家到守丧的住所去。三天里,经过五次哭丧结束后,丧主出门送别宾客;家中的主人和兄弟都出门,停止哭泣。赞礼的人宣告事情结束。然后穿上正式的丧服,拜谢宾客。如果设置灵位的地方离家很远,那就先穿上正式的丧服再前往。服齐衰丧服的,望见家乡就开始哭泣;服大功丧服的,望见家门就开始哭泣;服小功丧服的,到了家门口才开始哭泣;服缌麻丧服的,站定位置后才开始哭泣。为父亲的亲属哭泣要在宗庙中;为母亲、妻子的亲属哭泣要在正寝中;为老师哭泣要在庙门外;为朋友哭泣要在寝门外;为所认识的人哭泣要在野外张设帷幕。凡是设置灵位哭泣的时候都不进行奠祭。为天子哭丧要哭九次,为诸侯哭丧要哭七次,为卿大夫哭丧要哭五次,为士哭丧要哭三次。大夫为诸侯哭丧,不敢向宾客行拜礼。大臣们在其他国家,设置灵位为自己的国君哭丧,也不敢向宾客行拜礼。和诸侯是兄弟关系的人,也要设置灵位为诸侯哭丧。凡是设置灵位哭泣的人都只袒露左臂一次。所认识的人来吊唁,要先在家中哭泣然后再到墓地去,都要行顿足之礼,跟随丧主面向北行顿足之礼。

凡是丧事,如果父亲在世,就以父亲为主丧者;如果父亲去世,兄弟们住在一起,就各自主持自己所应主持的丧事。亲属关系相同的,由年长者主持;亲属关系不同的,由关系亲近的人主持。听到远房兄弟去世的消息,如果是在已经除去丧服之后才听到的,要戴上免、袒露左臂,行顿足之礼,向宾客行拜礼时要左手在上。没有丧服关系却要设置灵位的,只有嫂叔之间;以及女子因为出嫁而降低服丧等级没有丧服关系的,要穿上麻服。凡是奔丧的时候,如果有大夫到来,要袒露左臂,向他行拜礼,行顿足之礼后再穿好衣服;如果来的是士,就先穿好衣服然后再向他行拜礼。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4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