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与反思

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每天都能在6点起床,总想早上写点什么,可是今天却不知写什么好发愁,每天不可能有那么多东西可惜的,但真要坚持,现在就只能你身边的见闻趣事来当素材,写了写之前我还得预热一些天,写些心里话。

昨天网上借的九本书都拿到了,都是关于史铁生的书,睡觉前拿起他的写作的事,这本书第一小节写,随想反思看的我云里雾里,加上旁边有个小猴子似的宝贝,不时打断我,我就更看不懂了。书中说,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文学的根,由于粮食是大米的根一样。阿神说,有两种文盲,一种是文字盲,一种是文化盲,文字盲,大字不识一个文化盲,能识字,能抄书,却没有思考与继续学习的深入。

文化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所建立的观念,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文化建立观念是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所谓超越自我,把握现实与自我,说明人生的困境是处处都有。我们要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灵魂,让更多的胸怀,更深刻的智慧,更广泛的爱心与天地万物合成一个美好的运动。然后舞蹈。

想起一段话: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想起自己每看一本书,只会罗列观点,却无法将书中的知识点与现实连接起来。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5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