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阅读”和“做题”不矛盾系列:《太白金星有点儿烦》和《红楼梦》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自由阅读”和“做题”不矛盾系列是针对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现象,有些语文老师虽觉得阅读重要,但是又担心学生阅读占用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做题,害怕学生考试不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个人觉得这二者一点儿也不矛盾,关键在于老师相机指导。因此,我把日常教学中的实例记录下来,一来和同行们交流,二来打消大家的顾虑,大家放心大胆让学生们阅读吧。

在《论语·述而》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老师相机启发,比我们在课堂上强灌,在做题中麻木训练要强上百倍。

本期记录的实例来自于三班的李莹莹同学最近阅读的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儿烦》和一班的陈泽裕同学阅读的《红楼梦》。

“每当有战争时,就会用到法宝,此时法宝便有损伤。那么太上老君便可以向天庭报销,至于法宝损伤程度,报销多少估计只要有老君自

己心里清楚,我只能说这妥妥一个贪官形象啊。而且他还爱八卦,天界中的各种谣言都从他这出来的。在我看书的时候可能没觉得他这个人物怎么让人讨厌,但一投放在现实中,我感觉这种人会被唾沫星子给淹死。但转念一想,李长庚在他的突显下就显得为人正直,工作勤勤恳恳,且为人心细,他在跟太上老君讲话时就特别注意,生怕传了他人的谣言。再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次要人物的作用。”(李莹莹)

好喜欢李莹莹同学阅读记录中的“转念一想”这四个字,因为这完美证明了读书促进思考。据此我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太白金星有点烦》中太上老君这个人物形象对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太白金星李长庚有什么作用?李莹莹同学已经完整地分析出了太上老君的作用,她只差一个专业性的术语,于是我告诉她这个作用就是“反衬”。我想我可以这么说,李莹莹同学以后不需要再训练这种类型的题了,她已经掌握了,且永远掌握了。

“原来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家里人早就安排好了。元妃派人给贾府送礼,给宝玉和宝钗送的是一样的东西,给林黛玉的却是和众姊妹一样的东西,这暗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薛姨妈也曾和王夫人提到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说明了家里人很早就在考虑他们的婚事了。黛玉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总是吃宝玉和宝钗的醋,讨厌他们俩说话做事。宝钗本人也并不喜欢这种已经被安排好的婚姻。出生在这样的大家族里,虽说吃穿不愁,但也会有许多身不由己的地方,想到三人的结局,我总感到不胜悲戚,

因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是不被人们认可和允许的。”(陈泽裕)

当看到学生在小说阅读中能这样关注细节,我是很开心的。泽裕能明白这些细节都在暗示宝黛的爱情悲剧。他已经关注到,并且分析思考过了,那么作为老师,我就很有必要把相关的创作理论告知他,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给他的作业留言:

“你能发现元妃送礼这个小细节,说明用心读书了。这个创作手法就叫“草蛇灰线”,是指作者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巧妙地埋下一些伏笔或暗示,这些伏笔或暗示就像草蛇爬过的痕迹,灰线一样,不引人注目,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会逐渐呈现出其重要性,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起到关键作用。曹雪芹很擅长运用这种手法,此手法的作用:

(1) 增加故事的连贯性

(2) 引发读者兴趣

(3) 深化主题

新的教材中增加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这个学习任务群,可实际上老师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那么当孩子阅读到了对应的部分,老师适当为学生讲解,这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实际上,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讲解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叙事手法,我相信这样的方式是学生喜欢的方式。

网图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6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