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学习千字文之十五 果珍李奈

果(guǒ),《说文解字》“木实也。从木,像果形,在木之上。古火切”这是一类特殊的字,称为依附象形字,因为如果直接用象形,画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果实象形,实在容易混淆,所以加个木字,表示这东西是长在树上的,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虽然草本、藤蔓类也会结果。甲骨文字形还是很形象的,只是金文和篆书果实的象形变得抽象了,到了隶书拉直笔画后,就是田字,很难联想到果实了,所以后人又造了个加草字头的菓字,来表示果实,汉字简化后归并了。《辞海》中菓是专指果实的繁体字,因果,果敢等其他词义不能带草字头。

珍(zhēn),《说文解字》“宝也。从玉,㐱声。陟邻切。”形声字。每次碰上许慎这样单字训解,我就再查说文,“珍,宝也。”这下绕回来了,两个字互训。这珍字本意就是珍贵的宝物,《辞海》第一条释文“珠玉等宝物,比喻贵重器物或人才。”而千字文里的意思,应该是第四条“贵重的。”
我们来看字形演变,篆书之后变化不算大,都是玉旁㐱声。甲骨文字形则完全不同,象用物品包裹贝壳的样子,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从勹贝,乃珍字也。篆文从王(玉),此从贝者,古从玉之字或从贝,如许书玩亦作貦,是其例也。勹贝为珍,乃会意。篆文玉㐱声,则变会意为形声矣。”从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

李(lǐ),《说文解字》“果也。从木,子声。良止切。”形声字。这里又用果字训李字,我们才学习了果字,是树木的果实,从这个解释出发,我们也许可以认为李字早期也可以用于泛指果实,果实正是树木之子,很有会意兼声的感觉。后来随着果字的使用普及,李字的意思范围就缩小为特指一类果树和它的果实了,这就是李树和李子。古今字意的范围的扩大和缩小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以后我们会经常碰到吧!
《辞海》解释:“果木名。蔷薇科。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这样的解释不够严谨,我们使用李字不单指李树,也常指李子,这也是文中的含义。我国种植李树的历史十分久远,《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个名句大家都很熟悉。我感觉甲骨文中李字更象一个垂吊的果实的象形,金文、小篆稳定为上木下子的字形。

柰(nài),《说文解字》“果也。从木,示声。奴带切。”形声字,许慎又用果训柰字,看来许慎把所有品种的果实都模糊统称了。这是析言有别,浑言为一的典型了。柰是什么果实呢?《辞海》‘果木名,《本草纲目·果部》‘柰’李时珍集解“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按俗名花红,亦名沙果。”根据资料柰应该是苹果的古称,但是《广雅》“楉榴,奈也。”王念孙《广雅疏证》“楉榴,石榴。”可见柰在古文中到底指哪类果树,还有争议。不过现在大家说起柰应该都是指柰李了。柰的字形变化也不算大。
果珍李柰,水果中珍贵的是李子和柰,这样直译多少有点别扭。论古代水果比较重要的,我想桃、李、梨、梅、杏等等,柰怎么都排不上号。应该是千字文的特殊性,指定的一千字,又不能重复使用,作者才勉强这样用的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