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对文章的解读中,见真章
周末下午跟着朋友去听了一场孙主席对论语学而第一其中八个小短路的讲解。感觉还是可取的。毕竟孙主席研读四书五经多年,又在党校执教多年,经常参与国学文化的传播,对这些经典文化的理解很透彻。
特别是对孔夫子及其弟子,每一位弟子与夫子的一样年龄相差多少,孙主席都说的明明白白,真是令人佩服。但是有一点,自己感觉有点遗憾。
孙主席对外国文学涉猎应该不是很多,从她对论语的解读中,明细感觉,虽通俗易懂,但缺乏深度。
论语自己虽没有系统的读过释文,但是里面的内容基本都看过。
其实,不管是什么名著,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在研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也应该涉猎一些国外的经典文化。
比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呼啸山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这些书籍也涉及人类很深刻的思想,同时代的同思想问题,可以一起探究。
关于理想的意义,关于爱情的美好,关于友谊的动人,有些国外作品的确写得很感人。
中西文化的对撞有时会很精彩。目前遇到的这几位朋友,能与自己针对国外经典文化对恃的还没有。再这方面有点孤掌难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