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来缠葛,东西客旅难行;葛去缠藤,南北经商怎进——西天取经之难
西游记第八十回是悟空师徒路遇老鼠精的故事。
而这一回依然是山高路险难行,唐僧望山而叹,问怎生得路?
而悟空更是笑师傅山高自有客行路,岂有没有路之说。
八戒更是说这里离灵山已在咫尺,更没有些许妖精。
这话就是说早了。这一回,不但有妖精,而且妖精更是如之前平顶山的银角大王、如圣婴大王的伎俩更是无二致。
然这一回却是一个女妖怪。并且是上半截捆绑着,下半截在土里。
其实这一回的所在已经是黑松林,遮天蔽日的存在。凭这西天路上吃得亏,上得当。唐僧、八戒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悟空更是跟唐僧说出厉害,跟八戒更是不客气的说出四圣试禅心的故事。
师徒只好却步,而这美貌若半截观音的妖精,更是心想计岂能白施。于是又跟唐僧说出。若师傅眼前落难人都不救,又岂能到西天取经?
唐僧果然又勒马回关。悟空更是冷笑。也跟唐僧说出带女子出行之不便。唐僧也自忌惮。并让出了自己的白马给妖精,一直到达一个喇嘛寺。
这个寺庙前面已经是颓败不堪,佛像破损,墙垣倒坏。而后三层门里则又是另一般光景。
这就是灵山的前站,确实难以想象……
文章到这里这一回就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悬念待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的核心主旨如下:
展现人性与佛性的冲突:唐僧心怀慈悲,见女子受难便欲施救,体现出他作为出家人的善良与怜悯之心,然而这种不分善恶的慈悲也反映出他肉眼凡胎、难以识破妖怪伪装的局限。孙悟空火眼金睛,能识得妖怪本质,坚决阻止唐僧施救,代表着理智与清醒。这一回通过师徒二人的冲突,探讨了在追求佛法真理的道路上,如何把握慈悲与智慧的平衡,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如何不被邪恶所利用。
凸显修行的艰难与考验: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妖魔鬼怪,还要应对内部的意见分歧。此次遇妖是对他们师徒团队的又一次考验,考验他们是否能在面对诱惑和干扰时,坚守取经的初心,不被外界因素所动摇。
以下是一些经典原文和诗句:
描写黑松大林的诗句:“东西密摆,南北成行。东西密摆彻云霄,南北成行侵碧汉。密查荆棘周围结,蓼却缠枝上下盘。藤来缠葛,东西客旅难行;葛去缠藤,南北经商怎进。这林中,住半年,那分日月;行数里,不见斗星。你看那背阴之处千般景,向阳之所万丛花。又有那千年槐,万载桧,耐寒松,山桃果、野芍药,旱芙蓉,一攒攒密砌重堆,乱纷纷神仙难画。” 这段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黑松大林的茂密、幽深与神秘,为故事的发展营造出阴森的氛围。
描写女子外貌的句子:“你看她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 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妖怪所变女子的美丽外貌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因如此才让唐僧动了恻隐之心,同时也突出了孙悟空识别妖怪的能力。
体现心猿护主的原文:“却说那大圣在半空中,又见那黑气浓厚,把祥光尽情盖了,道声:‘不好,不好!黑气罩暗祥光,怕不是妖邪害俺师父!化斋还是小事,且去看我师父去。’即返云头,按落林里,只见八戒乱解绳儿。行者上前,一把揪住耳朵,扑的捽了一跌。” 这段文字体现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关心和保护,他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可能对师父有危险,便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力 2025年4月22日 乙巳年三月廿五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78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