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启抗疫下半场,香港疫情对内地是一个重要参考

文/张玉蛟 终身教授、美国肿瘤生物学博士、资深执业医师,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1. 当前世界疫情的防控正在急剧改变。西方多数专家认为,西方国家已达到相当程度的群体免疫。欧美国家逐渐开放管控,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维持民众的免疫力。虽然一定会再出现新的变异,但病毒与宿主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几乎不会再出现传播更快、毒性更大的变异株。

2. 虽然美国过去两年因新冠有近90万人丧生,但超60%的疫苗接种率及超50%的新冠自然感染率,使西方国家在“群体免疫”方面更上一层楼,放松管控有理可依。由于COVID-19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其将会与人共存,无法单纯通过隔离消灭。

3. 西方学者的COVID-19“流感化”,指的是在“群体免疫”基础上,加上多种有效药物的应用,将每年病死人数控制在10万以内。而中国目前对是否达成“群体免疫”仍不确定,同时医疗挤兑等问题加重了人们的焦虑。

4. 疫情的蔓延还会继续,直到在世界各地都达到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WHO强调,奢谈“疫情结束”为时过早,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达到“群体免疫”,疫情还将在这些国家继续蔓延、甚至暴发。

5. 专家预警,从现在起中国的下半场正式开启。香港疫情对内地是一个重要参考,应仔细研究不同疫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功效,及现有药物对重症治疗的帮助。隔离与群体免疫有机结合才能彻底“歼灭”病毒。

图片

▎丹麦自2月1日取消了几乎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图片

有效疫苗的广泛接种,Omicron在民众中的快速传播后,已在西方国家达到相当程度的群体免疫

无论你怎么看,世界疫情的防控正在急剧改变。2月25日,MD Anderson癌症中心正式恢复国内会议旅行。而我己经收到今年夏秋季去加拿大、欧洲、日本,三个大型国际会议演讲的邀请。我相信,我会成行。事实上,和美国许多的民众一样,我和我的家人在完成接种了mRNA疫苗后,已经在美国国内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多次旅行。由于有效疫苗的接种明显减少了重症发生率,绝大多数美国民众现在己经不再把COVID-19当成妨碍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主要障碍。而这一变化,也与欧美国家逐渐开放COVID-19管控相一致。英国正在考虑本月底取消对无症状者的核酸检测和阳性患者的强制隔离,加拿大也废除旅行强制核酸检测,美国的不同州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宽松政策。

图片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自从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以来,全球已经登记了50万人感染该种变种病毒之后的死亡病例。世卫组织称这一死亡数“超出悲剧范畴”今年1月19日,美国最主要的新冠疫情建模的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主管Christopher  Murray博士在柳叶刀上发表“新冠将持续下去,但大流行即将结束”的评论文章。他,以及西方绝大部份流行病学家都认为:有效疫苗的广泛接种,以及Omicron在民众中的快速传播后,己经在西方国家达到相当程度的群体免疫。因此,COVID-19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在欧美国家己经过去了。柳叶刀文章更是把这个时间点定在今年3月底。然而,许多流行病学家认为,虽然大流行在欧美即将结束,但是COVID-19病毒依然会攻击没有接种疫苗或者免疫缺陷的人。因此,适当的社交隔离,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以及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儿童,依然十分重要。而这一点上,西方民众和政治家常常操之过急。

图片

▎美国多个民主党州政府认为疫情高峰已过,决定松绑口罩规定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维持民众对COVID-19的免疫力。很显然,高危人群的疫苗加强针,将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百年。以在头三年暴发流行期导致人类丧生5千万到1亿的流感病毒为例,103年后的今天,我们每年都需要在高危人群、儿童和医务人员中接种疫苗“加强针”。但是,它每年在美国所导致的病死人数己经控制在2~8万人次。

图片

▎美国日增新病例图片

会不会再出现一个传播更快、毒性更大的变异株?答案是:可能性不大

有人一直在问“会不会再来一个新的变异”?答案是:一定会。就像孩子会长大,我们会老去,病毒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但是,无论怎样变异,COVID-19变异株总会有母体的成份。因此,原先因疫苗接种或者自然感染所获得的免疫力,尤其是免疫记忆B细胞和病毒杀伤性T细胞,都会对那些免疫功能良好的人群起到减少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功效。后两者尤其明显。许多人担心“下一个变异会不会出现一个传播更快、毒性更大的变异株?答案是:可能性不大。因为病毒与宿主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只有传播性高,对宿主致病性低的变异才有生存优势。病毒是典型的寄生虫,它只能生活在细胞内。人类宿主死了,他身上的病毒也就“饿死了”。所以,病毒的变异性,最终是朝着多传染、少致病的方向发展。又有人问“万一呢?”答案是:人类生存了上万年,这种“万一”随时都有,但几率很小,至今还没有一次。其几率远小于我们个体每天发生车祸的可能。所以,应该小心,但不必过虑。

图片

▎美国日新增病死人数图片

为什么美国过去的两年己经有近90万人因COVID-19病死,但他们现在反倒要放松警惕了呢?

毋庸置疑,90万生命的丧失,的确是一场灾难。西方社会在防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怪现象,让许多地球村人失望。但是,60%以上的mRNA疫苗的接种率,加上超过50%的新冠自然感染率,经过这一场“战争洗礼”,的确将使西方国家在“群体免疫”方面更上一层楼。因此,他们有底气说在今年3月后逐渐全面开放社会。既然Omicron致病性降低,为什么西方社会的病死人数至今还这么高呢?图片▎美国民众在街道上排队接受新冠测试的画面。新规定指出,无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在隔离5天后可以戴着口罩外出原因就是被感染的人太多,基数太大,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导致死亡人数的上升。但是,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尽管被感染的人数成几倍增加,但是,由Omicron引起的病死人数,总体低于COVID-19最高发时期。而且,到今年2月中旬,美国不仅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快速下降(目前只有高峰时段的1/5,从每天最高峰时的上百万到现在的十几万),呈现快升快降的趋势;每日新增死亡人数也开始明显下降(从最高峰时的4500左右,到现在的2000人左右)。通常,病死人数的增加和减少都会比感染人数的增减延迟2到4周。图片图片

如果把门关起来,不让病毒入境,能否防止生命的丧失?

毫无疑问,把门关紧,狼就不会进来咬人。但是,有一点必须认识到,门虽己关闭,但这群狼并不会离开家门口。由于COVID-19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家们对它将会与人共存己经达成共识。只要门开出一条缝,它就会钻进来。关紧门,只是暂时延后了感染的这一过程,而不能完全避免。因为,门早晚总得开,门缝总会有。历史上,人类靠什么“消灭”或者“控制”传染病?人类“消灭”的传染病只有一个“天花病”。这是因为天花病毒有强烈的免疫原性,能诱发终身免疫。同时,天花病毒感染者症状表现独特,容易鉴别;同时,天花病毒的传染性不高。而COVID-19却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点。对于那些传染性不高,或者必须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的传染病,比如SARS、鼠疫,隔离的确能防微杜渐,最终完全控制局势。然而,COVID-19不仅能通过空气人传人,而且是人类有史以来传染性最高的病毒之一,无法单纯通过隔离而消灭它。
图片图片

为什么西方学者认为COVID-19会“流感化”,而国内学者则强调Omicron会“咬人”?

西方学者所谓的COVID-19“流感化”,指的是在有效疫苗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而取得的“群体免疫”基础上,加上多种能减缓重症的有效药物的应用,将COVID-19在美国的每年病死人数控制在10万以内。从而不影响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在目前的中国,是否已经通过灭活疫苗的接种达到了“群体免疫”,专家学者心里还没有定数。同时,短期时间内大量患者的涌现,会造成医疗挤兑,加上有效治疗药物的缺乏,加重了人们的焦虑。

图片

▎仅2天时间,本轮苏州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2月16日零时起,苏州市新增关闭18个高速公路入口。截至2月16日7时,苏州共有20个中风险地区,涉及苏州市6个市辖区中的5个。本轮疫情并已外溢图片

战胜新冠,最终靠什么?

说到底,对于普通民众,靠的是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功能,无论是从接种疫苗,还是自然感染中获得。对于己经被感染而且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靠的是强有力的药物和支持治疗。2月16日,香港日增COVID-19确诊4000多人,外加初诊新病例7000千多人。而东亚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日增病例数也在创新高。东亚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某种程度上说,过去一年多欧美COVID-19的困境,以及今天香港所面临的难题,世界上所有的其他城市都会经历,只是时间、方式和程度的不同。疫情的蔓延还会继续,直到在每个地区,都达到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在这一点上,病毒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图片

▎2月11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进口注册。自该药物去年12月22日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紧急批准以后,中国国内仅用了50天,就将其批准进口,创造了史上最快的新冠药物的进口纪录图片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快要结束了?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COVID-19全球大流行就要结束。他们指的“结束”,指的是在己经有相当规模“群体免疫”的欧美及其它相应的国家,大规模暴发的结束。而WHO负责人则反复强调,奢谈“疫情结束”为时过早,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达到“群体免疫”,疫情还将在这些国家继续蔓延、甚至暴发。一个站在西方的立场上;一个站在全球的立场上。由于欧美及相应国家通过疫苗和自然感染的代价达到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后开放社会,病毒的生物特性决定了COVID-19将转向攻击还没有建立一定程度“群体免疫”的国家和地区。

图片

▎香港日增确诊人数

图片

▎等待入院的香港病人图片

中国COVID-19抗疫下半场。香港疫情对内地是一个重要参考

在凤凰新闻的平台,当COVID-19疫情刚刚开始的2020年初,我发文呼吁不能轻视COVID-19对人类的可能的影响。当武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2020年中,我预警中国疫情上半场刚刚结束,下半场还没开始,现在是中场休息。当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接种COVID-19 mRNA疫苗的2020年底和2021年初,我呼吁中国尽快接种疫苗,预警与西方国家的免疫落差。当Delta与Omicron变异流行的2021中、下旬,我呼吁尽快研究灭活疫苗对变异病毒的功效。过去的两年,中国的抗疫上半场通过“动态清零”和疫苗接种,打得不错,为最后的备战赢得了时间。而2022年的今天,我再次预警:中国COVID-19的下半场正式开启。

图片

▎香港方舱医院对于中国的其他城市,香港既是个练兵场,也是个实验场。我们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同的疫苗在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功效,以及现有的药物对重症治疗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疫苗完成2针的接种率在3-11岁只有0.04%;80岁以上只有26%。这是个明显的短板,而且我深信这个短板在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存在(而目前,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COVID-19疫苗接种率己经达到98.5%)。这可能就是香港最近出现不少重症,以及死亡(包括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

▎香港完成第二针疫苗接种在各种年龄层次的百分比和种类COVID-19这只狼不会走,它一直等在家门口。隔离,就是围堵病毒,拖延面对面肉搏战,为备战赢得时间,但不是真正的歼灭。只有群体免疫,才是武装群众,打一场歼灭战。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考验着地球村的每一个人。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