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什么呢?之前有分享过一个观点: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只有从海量信息中提取知识,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且能够运用,才能够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现在回想看来,这个观点还不够精炼。因为看了这个表述,还是没有瞬间领悟到知识的本质。经过一年的思考与经历,我想我能够更深刻的去拆解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一、知识是优雅的公式,而不是解题步骤
我们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能够得到高分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最努力的。聪明的学生上课一般也不怎么认真。为什么会这样呢?抛开其他不说,出题老师和答题的学生,如果使用的是同一套逻辑,掌握了这套逻辑的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够捕捉到题目的思路,不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只是么个人在领悟逻辑的功底,根据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的不同,确实是会有差距的,但是只要经过正确的训练,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水准的。
考试其实就是一种情景假设。很多人会说,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基本用不上。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情景无法再现。学校里的场景和真实的生活社会场景是不太一样的。第二方面是条件太过理想。题目总是会设想为非常理想的条件下,所以如果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运用知识,是无法得到一个很精确的结果的。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呢?这就需要一种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学校里面锻炼的,其实不是让我们学习那些解题步骤,而是让我们锻炼一种思维模式。从万般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到一条稳定不变的基本原理,再通过这种基本原理去解释大部分的场景,这个月你要简洁到不可分解为止,也就是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原理,这些原理就是知识的基本定义。例如用牛顿定律解释经典物理体系下的各种现象,例如用线性代数基本变化的规则去解决一些寻找最优解的问题。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速成教学,例如30天成为高级产品经理,可能确实30天你可以学习到高级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但是你总归是没办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的。原因与上面所说的两点基本差不多,第一方面遇到的场景不一样,第二方面,理论都只适用于条件非常完美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知道了具体步骤,但是却不知道底层运行的逻辑,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真正的知识应该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注意知识是协助我们做出决策,而不是规定我们应该怎么做。可能学习到的一些既定的流程的方式方法,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它只是规定了一种可能是最优解的方式方法。
二、知识配套有一系列的方法论
知道了什么是知识,我们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寻找真正的知识,或者是如何发现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论证逻辑有论证逻辑的方法论。你观察各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观点。怎么确认你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或者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正确?如何更一步的逼近真相?使你这个观点,真正的成为你的知识。
第一点就是尝试着用你这个观点去解释一些现象。知识必须要具备普适性,否则都只是主观观点。先解释现在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尝试去解释历史上发生的现象,我尝试着预测一下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然后用未来去验证你的观点。
第二个,就是进行自我证伪。真正的知识也是必须具备证伪性的。也就是说,除了证明你是对的,你也要证明你是错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矛盾,我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比较明白。例如我说明天会下雨,如果明天没有下雨,那就证明我是错了。如果我说,明天会是我喜欢的天气。那么其实不管明天下不下雨,你都不能说我是错的。第一个例子,可以用来证明你的逻辑是否可以预测天气,当然这时候我们假设的是你用你的知识推断出明天会下雨这个结论,而不是随便随口一说。如果你是错的,明天如果没有下雨,就能证明你是错的。第二个例子,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证明你是错的,所以它一定不是知识。
三、有些“知识”不具备可解释性
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种公理是不需要推理的,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这个和第一性原理有点相似,掌握这些基本的公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看到事物的本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