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灵魂一生温情脉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是我最近,尤其爱念叨的一句话。
年龄越是增长,越是想用一种行为表现来与之匹配,全然忘记了自己累不累。以前一到深夜,总爱和人讨论中国现状,文化教育,社会道德约束,又或者是理想价值云云,都说坐而论道坐而论道,可自己完全没有那样的平复心情。总是慷慨激昂,像极了那两个特殊时期的激进学生。
很早前忧心中国文化的衰败,直到一个朋友笑着点醒我,后来玩豆瓣,又用相似的话劝诫他。
“总会有人,在当你于不知名角落扼腕叹息时,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试图以踽踽之力,为文学的复兴发光发热。所以,不要悲观,毕竟一个时代太久太长,还没有等来对的人。”
“同样的,物质匮乏的年代,灵魂发光发热的几率也是很大的。真正的灵魂,是无所谓物质的冲击涤荡的。任何性质的社会都有过渡期,我们只是还在适应,寻求共处的方式。”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至于我们现如今总说的孤单,孤独,连无知稚子都知道寻求物外之趣,我们又为何不能让自己侥幸得一个圆满?
最近读《恋文》这本书,其实我很难置信它写就于1984年。
五个故事,关于“情感”的另一面,就像书背后分别对他们最简练的一句概括,纷纷是那么的柔情百出,欲说还休。
作者连城三纪彦是写推理小说出身,因此他的故事里总也埋伏着真相,每一场都是幻境:
无论是,妻子痛快地将离婚协议书交给丈夫,却直言这是交予他的“情书”,连对丈夫的情感也是,从他离家的那一天,从“这个笨蛋在某天清晨光着脚穿上拖鞋潇洒地离去时”,在他去往另一个女人身边,她忽然捕捉到了丈夫身上的那束光,清晰,懦弱,而又如蒲柳般坚韧。
还是岳母将年轻时候对一位暗恋之人的情感,灌注到丧妻的女婿身上。乍听像是小说的文案噱头,故事却在作者的讲述里投射出平和与温存的目光。
余下的故事还没讲完,也不需要一一去讲。后记里作者写下他们的初衷更引起了我的兴趣。
“故事中的某些话语,是我在生活中亲耳听到的。”
“这是我写给那些提供经典场景、经典台词的各位非职业确实优秀名演员的‘情书’。”
作品取材于生活早已见怪不怪,可是能映照出1984年日本的那个时代,带读者体悟那时那人那风物,一气呵成地把故事始末浏览一遍,如同心里惊起了波澜,又平静回了和风细雨,一切都像发生在平行空间。
作者对作品的关照,一如下笔的温情脉脉。
或许我们解读人性的方法有千百种,或许对此定义的时间要耗尽一生,但,总归不会失望,因为尝试去描述一个人,一种生命所填补的自身命运图板,远远精彩斑斓。
- END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小可爱,喜欢嘚瑟和装文艺,喜欢就关注,四肢列队拥抱欢迎你,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