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夏侯楙隐藏之秘密

文 | 妖師

夏侯楙,夏侯惇之中子,正史载录不过寥寥数笔,但映射出诸多问题却值得后世回味……

其一,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所提而后世争论不休地‘子午奇谋’,其主角即是夏侯楙。

参《三国志·魏延传》引注《魏略》所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换言之,魏延谋划兵出子午的信心基础,即夏侯楙此人年少,且‘怯而无谋’。

同时《魏略》中亦曰‘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即无用兵谋略,却好经营家业。故以此推断,夏侯楙此人并不擅长军略,但是却为曹操所重。

曹操以长女嫁与夏侯楙,参《三国志·嫔妃传》注引《魏略》载,“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清河公主即曹操之长女,且与曹昂同出于刘夫人。换言之,清河公主十分受曹操宠爱。

那么,曹操又为何而如此看重夏侯楙,难道仅仅是对夏侯惇的‘爱屋及乌’……

又《三国志·曹植传》注引《魏略》载,‘建安初,曹操本打算将爱女嫁与丁仪,尝与曹丕商议,但曹丕却道:“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

丁仪虽有才华,曹丕却以丁仪眼睛太小为由,劝曹操将清河公主嫁与夏侯懋。

曹丕作为曹操后继者,曹操自然要为其培养嫡系人马,以备将来权利的稳定过度。可见夏侯楙能够娶到清河公主,关键是曹丕的推波助澜。而丁仪亦因此对曹丕怀恨在心,以致于坚定的站到了曹丕的对立面,而辅佐曹植。

曹丕对夏侯楙究竟有多重视,参《魏略》中云,‘曹丕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

曹丕执政期间,都督南方之夏侯尚、身在荆扬之曹仁、坐镇雍凉之曹真,能力皆在夏侯楙之上,但夏侯楙却能与之并列。

又《三国志·夏侯尚传》载,‘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適室;適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

夏侯尚疼爱一个爱妾,却因夏侯尚正妻为曹氏,被曹丕派人将爱妾绞杀。夏侯尚亦是因悲生疾,不过一年郁郁而终。然《魏略》曰,‘楙在西时,多畜伎妾……’相比而言,夏侯楙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

同时曹丕执政期间,对于宗室政策较为严苛,意在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那么问题来了,曹丕究竟为何会如此偏袒、中意夏侯楙?退一步而言,曹丕虽是对夏侯楙恩宠有加,但却明知夏侯楙此人‘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却又为何将其外放,督军关中……

其二,即‘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夏侯楙却因此险些招来杀身之祸。

参《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略》载,“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构楙以诽谤,公主奏之,有诏收楙……”夏侯楙的弟弟们不遵礼度,遭到夏侯楙多次斥责,以致其兄弟联合清河公主构陷夏侯楙。

原文有云‘乃共构楙以诽谤’,但不合常理的是,曹叡对夏侯楙却是欲杀之而后快。

《魏略》载,曹叡以问长水校尉段默,段默道,“此必清河公主与楙不睦,出于谮构,冀不推实耳。且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即在提醒曹叡,夏侯楙势大根深,不宜过分相逼。

而曹叡闻之意解,曰:“吾亦以为然。” 放下杀夏侯楙之心,令其弟子臧、子江作为替罪羔羊。

参《明帝纪》载,‘亮败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长安。’即诸葛亮北伐失败后,三月十八日,明帝驾临长安,四月返回洛阳。从时间上来看,蜀军已然败退,曹叡此时驾临长安,却是略显突兀。

又《魏略》载,‘至太和二年(228),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

曹叡自初政以来,一直在缓缓收揽政权。联系曹叡怪异之举,其目的多是欲收拢军权,故而将夏侯楙调回朝廷,亦反映出曹叡对于夏侯楙的不信任。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曹叡欲收回夏侯楙之军权,但这并不构成曹叡欲杀夏侯楙之理由,毕竟‘构楙以诽谤’之说罪不至死。


综上所述,除却单纯地看不顺眼,曹叡有意针对夏侯楙应是有着更加敏感之冲突,难以言表……

其一,从清河公主构陷夏侯楙而言,或许是清河公主欲置夏侯楙于死地。

假设是清河公主心中另有新欢,曹丕自然不会对夏侯楙‘多畜伎妾’的行为过分苛责;此亦解释夏侯楙作为曹丕心腹,却远离政治中心。且如果清河公主心中对夏侯楙有爱,又岂会欲置其死地。

进而推之,清河公主另结新欢的概率极大,故而找到自己的皇帝侄儿以权谋私,二人一拍即合。

其二,从曹丕、曹叡父子对待夏侯楙截然相反的态度而言,二人就夏侯楙有着根本性矛盾存在。而父子之间最大地冲突应在于文昭甄皇后——甄宓。

究其缘由并无史料佐证,在此唯有大胆推断一二:曹丕与甄宓之纠葛,我们在《曹丕与甄宓之秘闻》一文中有所推断,但并未提及甄宓诱使曹植入计之过程……

甄宓诱使曹植之计,可以说是皇家最大之隐秘,绝对不可与外人道哉。但曹丕亦绝对不会任由甄宓‘自由操作’。如此曹丕必然要留下心腹辅佐甄宓,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监控

而监察之人必是曹丕嫡系中的嫡系,同时又以自家人为妙,而夏侯楙尽皆与之契合。

《魏略》尝言‘文帝少与楙亲’。又《三国志·武帝纪》引注《续汉书》载,‘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即曹丕与夏侯楙属堂兄弟。

故假设夏侯楙曾暗中有所参与此事,则曹丕事后将其调离身边,且有心偏袒;曹叡对其心怀怨怼,有意针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灵净妖❤師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辈分最高之夏侯渊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5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