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辅助诸葛封神之人

文 | 妖師

郭淮此人并不闻名于世,是因为小说中略带贬义,后世中略带歧视。但参考史实而言,郭淮值得被后世所铭记与尊重……

《三国志·郭淮传》载,‘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汉中之战时,夏侯渊战败被斩,正史却有意提及郭淮‘有疾未出’,其意不言而喻……

夏侯渊死后,魏军新失主帅而三军皆失色。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力推荡寇将军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诸将皆受张郃指挥,军心乃定。

郭淮作为司马,稳定军心实属本职。然次日刘备欲渡汉水而攻时,郭淮却是‘力挽狂澜’……

诸将皆认为寡不敌众,欲依水为陈以拒之。唯郭淮云,“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此策之核心不在于‘半济而后击’,因为即使是依水而拒,亦可待蜀军半渡而击。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战之运用……

如果刘备看到魏军‘依水而拒’,自会认为魏军胆怯,而一鼓作气。此之为‘示弱而不足挫敌’之义。但如果魏军于汉水以北列阵,则有决一死战之势。

魏军之举并不符合常理,刘备深入汉中内腹、又摸不清魏军是否留有后手,故而选择隔水相持而不渡。可见郭淮对当时双方利弊,以及时局的把控相当之精准。

郭淮之举虽然未能保住汉中,却为曹操提供了缓冲,使其有足够之时间,将汉中之民顺利迁出,仅仅为刘备留下了一片空地而已。换言之,郭淮的正确应对,变相帮助曹魏至少保住了半个汉中。


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即王位,郭淮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与护左将军张郃征讨关中。曹丕称帝后,擢郭淮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后授以实职。换言之,郭淮应是在汉中之战表现出色,而被常驻西线。

而郭淮依旧是不负众望,在治理地方亦是卓尔不群,《郭淮传》载,‘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可谓是曹魏版之‘七擒孟获’。区别在于郭淮之举载于《三国志》正史之中,可信度极高。

如此亦为曹魏抵御诸葛亮北伐之战,埋下了胜利的伏笔……

太和五年(231)二月,诸葛亮二出祁山、五伐中原。前文六出祁山中,对此战亦有过详细叙述。《华阳国志》卷七载,‘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

蜀军步步引诱司马懿至祁山,拉长司马懿的后勤补给线,以便‘断其后道’。退而求其次,亦可与魏军长峙。换言之,此战策略即比拼谋略与武力的同时,亦是比拼粮草之消耗……

参《郭淮传》载,‘五年(231),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战役后期,魏军粮需告急,欲从关中调粮,时间已然不及,即依靠郭淮之威望,从陇右羌、胡收集粮需。

又《华阳国志》云,‘时宣王等粮亦尽。’即蜀军因粮尽回军的同时,曹军亦是如此,双方最后之胜负仅是豪厘之差。可见,郭淮之前对于羌、胡之安抚工作,此时凸显出至关重要之意义,亦帮助曹魏再次渡过险关。


青龙二年(234)二月,诸葛亮休养生息三年后,率军兵出斜谷,与魏军大战于五丈原……

前文尝屡次提及诸葛亮自首出祁山以来之轴心战略,即阻断关中通往陇右之通道。 故无论诸葛亮复出散关,抑或兵出斜谷,皆旨在夺取雍县,封锁陇右隘口之通路。

由关中阻断通往陇右之通道的关键,首先需要立足于关中,以完成后勤保障。

而五丈原处于南斜谷口西侧,西接麦里河,东临石头河,南靠棋盘山,北据渭水边;东西留有深沟,形势险要,地理位置可攻可守,是蜀军是否能够立足关中之关键。

再以五丈原为依托,占据北岸积石原高地,守望互助之同时可奇袭陈仓、凤翔等连通关陇通路之重镇……换言之,诸葛亮攻略之核心,即渭水北岸之积石原。

参《晋书·宣帝纪》曰,‘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即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的目的是渡渭水,以驻北岸,亦证实了上述推断。

但以司马懿为首之统军将领并未意识到‘积石原’之重要性。唯《郭淮传》中有云,‘淮策亮必争北原……’郭淮尝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可谓一语道破了诸葛亮争夺北岸之深意。

如此司马懿方才意识到北原之关键,遂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事实亦如郭淮所料,堑垒尚未完成,蜀军果随后即至。如果蜀军成功占据北原,诸葛亮极有可能就此逆转乾坤,力斩曹魏一臂,为蜀汉夺取陇右之地。

但此时诸葛亮被郭淮识破计策,双方最终形成对峙之势……

《郭淮传》载,‘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即郭淮再次识破诸葛亮声东击西之计。

最终,东吴十万大军两月即溃,缺少东吴的牵制,蜀军又迟迟无法驻军北岸,以致诸葛郁郁而终。

与上一次的侧面辅助相比,郭淮此次可谓是正面堵住了诸葛亮北伐之路,以及最后的希望与可能。虽然诸葛亮的北伐之路受阻,并非郭淮一己之力所及,但不得不说郭淮总是能在关键之处,有所建树。可谓是诸葛亮之‘克星’。


姜维北伐期间,郭淮亦屡次化解姜维之攻势,前文亦多有提及,在此不再熬述。

《三国演义》中,郭淮辅佐司马师解铁笼山之围时(253),被姜维一箭射死,故后世多将其归为司马师之属。但据《郭淮传》载,郭淮实则死于‘正元二年(255)’。死因却是不明,正史并未提及。

依正常逻辑而言,郭淮死后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其子统嗣。并无任何不妥……

但《毌丘俭传》引注《钦降吴表》中文钦却提及‘前与毌丘俭、郭淮等俱举义兵,当共讨师,扫除凶孽……’换言之,毌丘俭、文钦兵变曾与西线之郭淮共同举事,至少举事之前有过联络。如此再次回顾郭淮之死,则略显突然,因为时间上过于凑巧。

嘉平元年(249),郭淮迁征西将军,督雍、凉州诸军事。嘉平二年(250),任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一如既往。

自魏·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事变,司马氏夺权以来,曹魏内外军政多有震荡。故上述之嘉奖,即是司马氏上位后对于郭淮之拉拢。

在此期间,以姜维为首的蜀汉军团,在费祎被刺身亡后,对曹魏展开疯狂地军事打击。然则嘉平二年(250)之后,西线主帅郭淮的相关记载却是戛然而止,使得郭淮之死愈加扑朔迷离……

《毌丘俭传》云,‘正元二年(255)正月,母丘倹、文钦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

但是随即二月兵败,母丘倹身死传首洛阳,文钦则投奔东吴而去。同时参《毌丘俭传》引注《钦与郭淮书》载‘今者之计,宜屈己伸人,讬命归汉,东西俱举尔,乃可克定师党耳。

文钦在投奔东吴后,即刻书与郭淮,长篇累牍劝郭淮投奔西蜀,与自己东西并举,消灭司马师。但郭淮却恰巧死于正元二年(255)二月,从时间判断,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


如果假定郭淮亦尝参与举事,那么司马氏为何对于郭淮事件却秘而不宣……

其一,魏嘉平六年(254)三月,司马师废皇后张氏;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废曹芳,使得魏臣人人自危,故郭淮事件不宜过分渲染。

其二,嘉平六年(254)魏·狄道长李简之叛国献城;次年洮水之战大败,曹魏于西线遭受蜀汉强烈的军事打击。郭淮作为西线主帅,任何负面举措,皆会对西线战事造成剧烈影响。且与毌丘俭、文钦不同,郭淮尚在可控范围。

其三,上文亦有提及,郭淮在羌、胡之中,深受爱戴,被尊为神明。 公开处理郭淮事件,容易导致羌、胡离心离德,甚至反叛。面对蜀汉的疯狂军事打击,羌、胡内乱只会雪上加霜。

关灵净妖❤師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笺张嶷最后之悲歌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60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