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超级央行周:“鹰派”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投资者应如何配置资产?

 聚焦全球超级央行周:“鹰派”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投资者应如何配置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报道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市场热点。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全球财经连线》特别节目。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两位嘉宾来聊聊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他们分别是中信证券(600030)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Ethan)。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一周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决议。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至0.5%。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0.5%上调至0.75%。

  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不变。

  巴西央行加息100个基点至11.75%

  土耳其央行维持14%的基准利率不变。

  印尼央行维持3.5%的基准利率不变。

  俄罗斯央行维持20%的基准利率不变。

  此外,3月10日,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

  《全球财经连线》:作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央行,美联储终于开始加息,关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二位怎么看?

  美债倒挂担忧衰退风险

  明明:美联储加息实际在预期之内。整个市场对此次加息预期非常充分。加息前,美联储也在不断与市场做沟通。在1、2月份时,市场担心美联储可能会加50个bp,部分美联储官员曾这么表态。但受俄乌局势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些变化,最后美联储选择了加25个bp,比最悲观的情景要更好。所以在加息当天,全球资本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另外,从债券市场的表现来看,加息当晚,5年期美债和10年期美债一度出现了倒挂,标志着大家比较担心未来美国经济走向衰退。

  加息步伐比最悲观预期缓

  王昕杰:除了3月加息由原本50个bp调到25个bp之外,此前市场上有一些观点,认为今年大概会有8到9次的加息。但在会议后,鲍威尔的说法为包含此次3月的加息在内,今年剩下6次会议再各加1次,今年加息的总数为7次。加息的步伐也是比市场最坏的预期稍微缓一些。这也让整个市场松了一口气。另外,其实从2000年之后,美联储就从来没有在一次议息会议中加50个基点。所以只加息25个基点,对于市场还是有比较好的提振。

  在此次议息会议后,整个加息的路径图相对比较清楚。不过仍留下伏笔——此轮加息周期或有可能把整个基准利率从目前的水平拉高至2.5%-3%。此前,美联储认为在这一轮加息周期的环境中,中性利率大概在2.4%。如果在后期,基准利率抬升到这么高,其实会对美国经济带来比较直接的冲击。

  我想市场还没有在这一次加息中消化这个消息。但在未来一段时间,整个加息路径逐渐比较明确的过程中,可能会反复提起。此轮加息进程会不会重新导致美国比较快速地进入到一个收缩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后续应该要留意的。

  《全球财经连线》:两位都提到了加息的次数,其实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缩表最早可能从5月开始,但目前市场表现比较平静。两位怎么看待目前市场的态度?

  市场对缩表预期充分

  明明:其实美联储在今年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缩表,所以市场的预期本身也比较充分。具体什么时点开始缩表,要再等待后期会议的讨论,也还要看美国的经济数据。

  从市场的角度,我觉得其实市场跟美联储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市场很多观点认为美联储今年加息7次甚至缩表,从交易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可信。美国经济到底能不能承受这么快收缩,快速加息甚至缩表,大家其实是打上一个问号的。所以从交易的角度,现在可能还是观望的情绪。

  从美联储本身来说,缩表其实更重要的是推升长端利率。此次加息之后,它的曲线出现倒挂,意味着未来衰退的可能。缩表主要会推升长端利率,会保持相对斜向上的曲线。这对美联储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市场的角度和美联储的角度出现了分歧,还要看后面数据的走势。

  

  缩表可能不是下轮政策制定的优先考虑

  王昕杰:整个市场对缩表的预期是今年内会开始进行。鲍威尔也没有说一定会在5月份。

  缩表本身对于长端利率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如果说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影响大,那对利率敏感的资产冲击会比较大。

  另外,此次议息会议后,鲍威尔的表态从过去观察疫情转向更在意通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对美联储来说可能比较重要。更急剧收缩资产负债表的动作,并没有特别的紧迫性。关注点在通胀的话,大家可能更关注利率的走向。

  缩表本身来看,在未来几次议息会议中肯定会有所讨论,但可能不会是美联储在下一轮政策制定过程中优先考虑的点。

  《全球财经连线》:除了经济数据之外,接下来哪些因素将影响美联储的决定?

  美联储关注通胀和劳动力市场

  明明:经济数据方面,更重要的是和通胀、劳动力相关的一些数据。美国现在面临劳动力市场比较紧张的问题。随着疫情逐步的控制和改善,劳动力市场能否得到缓解?这对美联储的决策会非常重要。

  另一个不确定性是俄乌局势。俄乌局势的发展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较大。我们很难判断未来局势会如何发展。从美联储的角度,全球的局势变化也是很重要的变量。

  关注供应链瓶颈对经济的影响

  王昕杰:这次议息会议下调了整个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另外,对今年核心通胀预期的表述从原来的2.7%上调到4.1%。整体来看,政策在宏观数据的层面,除了刚刚提到的就业外,大家比较担忧通胀很可能会侵蚀整个美国在今年的经济活力。

  此外,大家可能会关注各项行业或者产业供应链的问题,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原来的预期是今年下半年可能改善,目前美联储的预判已经延到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改善。这也会导致宏观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全球财经连线》:刚刚两位都提到了俄乌冲突对通胀的影响,那么你们觉得发生滞胀的概率有多大?

  可能出现类似滞胀的环境

  明明:从市场表现来看,通胀上升和经济下行预期在增强,滞胀发生的概率确实较大。但滞胀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环境,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与80年代初滞胀的环境有明显不同,所以我更倾向于是一个类似于滞胀环境。虽然没到那么极致的一个组合,但全球通胀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除俄乌局势外,全球供应链问题、全球产能问题、全球能源革命问题都会推高通胀。

  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今年全球经济还能保持一定增速,但是对比去年肯定是会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疫情的扰动。去年是海外经济在疫情后修复最快的一年,并且是全球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最积极的一年,考虑到经济本身的惯性回落,今年经济增速肯定是要慢慢降低一点。

  综上来看,确实通胀在上升,经济在下行,但与经典的滞胀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一个类似于滞胀的环境。

  不必过度担忧滞涨

  王昕杰:同意明明老师的看法。虽然宏观上通胀在高位,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但从同比角度来看,仍在平均以上的水准,只是环比部分有下滑趋势。因此对比过去的滞涨,目前情况值得关注,但不必特别担忧。后续观察点在于通胀是否从高位逐步下滑,给予货币政策一个比较大的弹性空间,否则应对通胀加息的步伐加快或调高,确实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冲击,导致经济活动下滑,进入更为悲观的环境。目前来看,基于通胀表现,以及供应链有机会逐步缓解的情况,应该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全球财经连线》:本周除了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都公布了利率决议,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对此你们又怎么看?

  全球经济和通胀周期不同步

  明明:主要还是受到疫情的扰动,全球的经济周期和通胀周期出现了不同步。不同国家的疫情进展与控制的速度不同。比如,欧美经济现在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疫情后的通胀;但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最近的疫情仍较为严重,所以它们更担心疫情和衰退的问题。因此,主要还是全球周期的差异。

  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加剧

  王昕杰:我也同意明明老师的说法。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整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周期已经呈现不同步的情况。

  欧美国家中,美联储并不是最早加息的。更早之前,英国央行已经率先迈出应对通胀的加息步伐。欧央行可能也会改变对货币政策调整的态度。

  复苏情况比较明显的发达市场国家,特别是在去年上半年迈入到复苏阶段的美国,和下半年迈入到复苏阶段的欧洲,其实都会考虑在货币政策上有比较激进的动作。但在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相较于欧美市场,应该还是会维持在比较缓慢的情况。这取决于不同国家本身在不同经济周期的表现。

  《全球财经连线》:那么,不同的货币政策、不同的经济周期对全球资本市场又有哪些影响?

  今年资产价格波动会加大

  王昕杰:主要还是资本流动。当美联储的加息步伐确定,而且在宏观经济的增速出现下滑的过程中,资金会开始流出,去寻求更有机会的市场。比如在新兴市场,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经济体,寻找疫情之后出现比较好的反弹的投资机会。

  预期加息路径确认后,反而对美元本身是利空消息。虽然在加息,但可能会出现资金流出,去不同的市场当中,到新兴市场、到亚洲、到中国去寻找机会。这也会导致好的资产与没有吸引力的资产形成比较明显的分化。

  随着热钱的流动,另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资产价格波动会比较大。热钱快进,一旦有消息出来又快出的情况下,我认为今年整体的资本市场应该会呈现比较大幅的波动。

  那会取决于资金的流向。资金流向会去观察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不管是在经济增长,还是估值的重新评估,都会有一些变化。 2000年到去年,其实整体的风险资产都是同步上扬的。但跟过去几年不同,在今年,对于投资人来讲,如果到海外投资, 应该会看到相对比较明显的分化。

  市场存在一定金融风险

  明明: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全球资产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而且资本的流向也变得更加复杂。通常,基于不同国家的利差汇差,我们对不同的资产进行定价和估值。但因为疫情、包括刚才提到的经济周期分歧的原因,导致整个估值模型或者是定价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这对于全球的资本市场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甚至从更为严重的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一定的金融风险,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变得更加脆弱。

  《全球财经连线》:那么接下来你们比较看好哪类资产?

  关注低利率敏感度资产

  王昕杰:短线上必须考虑避险资产,特别是黄金,不管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风险,或者短期地缘政治风险,都有很好的对抗作用。此外,在当前波动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一些防御性资产,甚至增加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重新布局。

  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加息步伐相对明确,利率敏感度较高的资产受到的冲击较大。所以海外固收投资人可能会关注一些低利率敏感度资产,比如新兴市场的美元债,或者中资美元债。

  还有一类资产值得后续关注,当发达市场开始考虑对抗通胀,在意整个经济增速下滑,甚至美股在做风险调整、估值调整的情况下,可考虑做一些不同经济周期的避险配置。亚洲特别是中国资产,对于海外投资人,可能会作为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对冲,或者在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利好支持下,都会增加布局。

  长期角度来讲,科技制造、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两个主题,在国内和海外投资都会受益。

  关注避险资产和大宗商品

  明明:全球角度来看,避险资产和大宗商品比较占优,比如原油、黄金等避险资产,都是比较受益的。但也要关注一点,此次美联储加息后,海外股票市场风险资产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这是预期的问题,如果大家认为美联储这么快地加息,最后一定会以美国经济作为代价,长期来看,美国经济下行,利率反而可能会有下降趋势,所以近期风险类资产也有一定程度上涨。

  从总的基本面来看,避险资产、大宗商品是比较受益的,但也不可忽视市场波动较大背景下,特别是有的资产前期下跌幅度较多,可能对风险资产也会有一定的阶段性利好。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很多观众是A股的投资者,因此也想问问两位对A股的看法。

  国内股市将进入稳定阶段

  明明:前期波动后,近期金融委会议释放了比较强烈的稳定信号,接下来国内股票市场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之前一段时间股票市场下跌,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今年经济增长信心不足。但今年一二月份的经济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特别是基建、制造业的复苏比较明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的安排部署,今年后期还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不管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产业政策。

  比如货币政策,虽然本周降息落空,但三四月份降准的概率较大,历史上三四月份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降准时间窗口。此外还有一系列结构性的货币政策,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会更加明显。

  今年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特别是进一步减税降费。而且今年在没有扩大财政赤字比例和增加专项债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政策的力度,包括去年利润的转结,以及去年1.2万亿地方债资金转移至今年运用。

  此外中央提出今年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包括前期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近期都会很快落地,所以从基建数据来看,水利投资、一些制造业投资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此前大家比较担心房地产风险,此次金融委会议上特别提到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方面是因城施策,很多地方、城市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建立良性循环。所以今年保障房建设、旧改建设都可能成为房地产良性循环的投资主线。

  短期来看,受到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国内的股票市场在前期一段较大波动之后,可能会迎来一个平台期、震荡期。展望今年全年及后续市场,在一系列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对于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预计未来资金将持续流入中国

  王昕杰:比较重要是信心修复,过去一段时间A股、港股、海外中概股在信心层面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所以信心修复是第一步。但在信心修复之后,还是需要一些比较实质的利好。所以我们在等待金融委会议释放维稳信号之后,有一些比较积极的措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陆续落地。

  短线上,是在消化整理的过程,整体表现偏向比较震荡的行情。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对于大盘会有较好支撑。刚才也提到海外市场把中国作为避险对冲的资产去做配置,未来外资仍然看好中国可以作为布局方向,后续应该还会有资金会做持续流入的布局。

  标的挑选方面,油价在相对高位,能源相关的一些标的短期有机会受益。但中长期要看政策,刚才提到的几个方向,在海外和国内布局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新能源、半导体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未来一段时间一些政策落地在基建,与建材相关的一些题材都有表现的空间。所以在信心建立之后,可以重新考虑在A股的布局上做一些合适的标的挑选。

  《全球财经连线》:最后我想请两位给A股投资者一些建议,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增加,他们应该如何避险?

  投资者要避免追涨杀跌

  明明:投资者要控制好自己的仓位,避免追涨杀跌。市场有些波动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外,大家都会有较好的长期盈利预期,但短期的波动可能会给我们心理上、对于风险的控制上带来很大扰动。比如无论是直接投股票,还是通过理财投资,当看到净值出现大波动,大家难免出现一些焦虑。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有长期的眼光,对于短期的波动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风险,避免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

  建议投资人分散投资

  王昕杰:希望投资人保持投资、长期投资。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仍然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反复,包括地缘冲突持续的时间、通胀的威胁以及海外货币政策的调整。在这些因素叠加的过程中,可能这两天市场反弹,然后消息一旦被消化又很快回跌。投资人可能会跟随着市场表现追涨杀跌,坐过山车。如果做一些分散的投资,把握长期投资的要诀,就会比较平稳地度过市场波动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做一些分散的投资,比如刚才提到的新能源或能源转型、科技相关的制造业等一些主题,可以部分布局在国内,部分布局在海外,达到分散和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的作用。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报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杜弘禹 赵越 李依农

  制作:李群 袁思杰

  设计:林军明 白宇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66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