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差三分,未眠”

“凌晨四点差三分,未眠”

作者 | 河绿芗瑜


我最近的读物是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

作者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就告诉自己“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

我懒得探讨他当时是本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了,不过在我看来,能在凌晨四点看花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落寞的吧。

就像我,最近老是在凌晨失眠一样。

夜里睡不着,我倒是常常会去琢磨:

老川写《雪国》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初恋?

老川真的觉得人性孤独吗?

老川为什么要含煤气管自杀?安眠药不是可以减轻痛苦吗?

......

诸如此类,毫无厘头、甚至有些怪诞幼稚的问题。

想得越多,失眠就越多。

因为没有答案,因为答案都是我自己杜撰的。

其实,撇开文学思考这些高大上的、装逼的噱头,说白了,我更多时候失眠时想的,是:

同学A万年单身老狗,今天居然秀恩爱了,天哪我要怎么办?

老B家里给他买了房置了车,好羡慕,应该是要安家立业的节奏了吧?

胖C最近是真的瘦了,她瘦起来是真特么好看啊,我最近也要少吃点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种俗里俗气的、让人焦虑的现实问题,一摆到桌面上,才最令人难眠啊。

我盘点了一下自己:

2017年我20岁,也确实是从这一年开始,我才慢慢真切感受到,或者说,我开始正视来自生活、社会、父母、人生目标等多方面的压力。

有个25岁的男闺蜜得知了我的焦虑,他感到很不解:才20岁,你着急个什么劲儿?

那语气就像初次听到“90后已经开始步入中年,00后把90后拍死在沙滩上”诸如此类新闻时的荒诞好笑。

但20岁这一年的焦虑,我能感觉得到,它让我很不安。

以后要不要继续读书、选择待在什么城市工作、要住什么样的房子、要和什么人谈恋爱、买什么牌子的衣服,全都是自己的事。

23岁毕业实习,我也确实这样做了:

我两手空空地,一个人去一座半熟悉半陌生的城市生活,积极地结交新朋友,毫无由来地认为,“未来一定是闪闪发光的”。

就像朋友说的,“房子、车子、落户政策、结婚对象...谁管这些?”

今早有酒今朝醉,摔酒杯时管它是不是梦碎的声音,哪来那么多矫情啊。

也常常有这样的劝慰,“才23岁出头的年纪,干嘛要考虑那些老人家才考虑的东西,把自己搞得乌烟瘴气、紧张兮兮”。

我不确定我有没有听进去,但是我确定的是:

当我看到有人23岁就晋升教授、有人23岁有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有人23岁就已经走遍世界写书出书时,我很焦虑。

蒙克的人生焦虑三部曲:不安、绝望、和呐喊。

不知不觉间,24岁就快来了,我推开年龄的门,与四分之一岁月人生撞了个满怀。

年岁带来愉悦,更多的却是感慨啊。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比谁都清楚应该如何在贩卖焦虑的新媒体世界里保持清醒。

可是,当我看到同学、同事、朋友们陆陆续续地恋爱、结婚、育儿,就像当年考试看着他们一个个提前交卷一样,我始终万分焦虑。

你们真的不用再检查一下?或者再等我一下吗!

以上,共勉。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7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